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经历了销量断崖式下滑、财务状况恶化、中外股东分歧等打击的广汽菲克,因已无重整可能,7月8日正式宣告破产。
广汽菲克这场从2022年全面爆发的危机,彻底画上了句号,国产Jeep谢幕。从风靡一时到资不抵债,广汽菲克的好日子也仅仅维持了不到3年,它的倒下可以说是汽车行业变革浪潮中的一次深刻教训,广汽菲克退场已成定局,而仍在浪潮之中的车企,又该如何自处?
01
十年梦碎,终破产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那台小巧又专业的Jeep自由侠?还有那台高喊“看过世界的孩子更强大”的Jeep自由光?不得不说,自广汽菲克将Jeep品牌国产之后,十多万就能开上专业的Jeep越野SUV,让不少人实现了越野梦想。
2015年,广汽菲克国产Jeep品牌,陆续导入了自由光、自由侠、指南者等车型,凭借Jeep的专业越野背书,以及国产化之后的低门槛,广汽菲克销量快速增长,在2017年达到年销22.23万辆的高峰,成为当时的合资品牌典范。
但很快,广汽菲克销量急剧下滑,2018年直接腰斩至12.4万辆,2019年到2021年销量分别为7.4万辆、4.1万辆和2万辆,2022年上半年累计销量已不足2000辆。至此,广汽菲克陷入难以逆转的危机,截至2022年9月30日,广汽菲克资产负债率达110.80%,已资不抵债,一个月之后进入破产程序。
广汽菲克过山车般的变化,主要归因于三大方面:一是产品线老化,2018-2021年期间几乎没有推过新品,更别提布局新能源了,已跟不上时代需求。二是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包括被央视点名的烧机油等问题,品牌口碑一落千丈。三是中外股东在股权和经营方面产生分歧,合作出现裂痕。
除此之外,广汽菲克走向破产,也与行业巨震有关。Jeep品牌国产之初,正值国内SUV市场繁荣之际,广汽菲克销量不断攀升,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搭上了这一东风。
而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迎来1990年来首次年度下降,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期,多个重磅政策陆续发布,包括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等等,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全面上升至车企战略高度。很显然,广汽菲克并未为这一切的到来做好准备,行业变革进一步加剧了其销量下滑困境。
多种内外因素交织,将广汽菲克推向了破产的终局,这也不禁让人联想到同样在新能源浪潮中掉队、出局的广汽三菱,以及当前仍备受转型阵痛折磨的一些合资车企。
02
合资转型,敲响警钟
相比广汽菲克,目前存活的合资车企根基都算比较厚,即便电动化转型很慢,燃油车基盘也支撑着它们走过了最艰难的几年,到了现在,大部分合资车企也仍然靠燃油车输血。
然而,燃油车基盘还可以支撑它们多久?三年?五年?广汽菲克从顶峰跌落山腰也不过是一年光阴,从山腰跌落山脚,同样是急转直下,每一步都在向其他合资车企发出警示:要么破局,要么出局。
至于如何破局,广汽菲克、东风雷诺、长安铃木等“反面教材”早已用亲身经历交出答案。比如: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占比过半的当下,电动化和智能化都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产品创新不应脱离这两个方向。
深度本土化也是合资车企必走的一步,中国汽车市场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更是全球智电化趋势的桥头堡,合资车企在研发、决策、供应链等方面,扎根中国更易形成全球竞争力。
另一方面,品牌建设不容忽视,在颠覆性的行业变革面前,品牌光环、品牌情怀不再是护身符,所有车企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尤其是新势力品牌不断冲高,雄踞30万以上市场的时候,还有多少人仅仅为合资车企引以为傲的历史积淀买单?
此次广汽菲克正式宣告破产,将合资车企当下的生存难题再度摆到台前,引发行业深刻反思。今年1-5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达到63.9%,从2023年首次越过50%红线之后,自主品牌占比一路走高,这也意味着,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持续被挤压。
针对这一点,合资品牌大可不必讳莫如深,既然变革是产业升级的必经,那么,着眼于自身转型,寻求破局之道才是正解。
比如部分德日系合资品牌的转型就很有参考价值,上汽大众的油电并进、油电同智,上汽通用成本优化之后的一口价策略,丰田的本土化研发机制等等,都摸索出了适合自身的破局路径,向着构建中长期竞争力的方向努力。
广汽菲克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然而,行业淘汰赛还在继续,下一个出局的又会是谁?在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内卷厮杀之后,几乎被扒了一层皮的合资们,仍需快速调整状态继续加入战斗,毕竟你的对手可不会给你时间。只不过,不顾品质的降价、过度的流量营销等内卷竞争也该休矣,“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