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未来数个季度或“很艰难”。
北京时间7月24早间,特斯拉披露了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各项主要财务指标,均出现大幅下降,营业收入更是创下了最近十年来,最严重的单季度跌幅。
几乎没有一个数字是乐观的。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第二季度营收为224.9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55.00亿美元下降12%。净利润方面,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1.7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4.00亿美元相比,下降幅度达16%。毛利率为17.2%,较去年同期的18%有所下滑。
消息一经公布,美股盘面上,特斯拉股价应声下跌。截至收盘,股价下跌超8.2%,创自6月5日以来最大跌幅,今年以来已累计下跌约23%。
而特斯拉在各大市场的销量萎靡,是业绩不理想的主因。
今年上半年,其全球销量仅72.08万辆,较上年同期的83.1万辆减少约13.3%;欧美市场格局生变,大众汽车以28.1%的市场份额领跑,特斯拉跌至第五位,被奥迪反超。
中国市场同样承压,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5.4%至26.34万辆,尽管Model Y仍稳坐国内SUV 销量榜首,但同期销量跌幅已达17.48%,较上年减少36326辆。
走下神坛。面对这样的处境,既出乎意料又在合理之中。
曾几何时,市场上的新能源车只有两种,一种是特斯拉,另一种是其他。
回顾2016年,Model 3甫一上市就狂揽40万辆订单,此后一路高歌坐上销量火箭,生产多少就卖多少,从未见需求疲软。而消费者买单的理由,也仅仅因为TA是特斯拉。彼时,由于特斯拉在智能驾驶、续航里程以及性价比方面建立的领先地位,Model 3和Model Y在中国一度没有竞争对手。特斯拉宛如一条鲶鱼,搅动着国内新能源市场的进程。
但如今,鲶鱼似乎搅不动了:曾经的流量产品,不再有号召力了。
车型单一、产品结构固化成为了拉垮特斯拉销量的原因之一。据扉旅汽车获悉,特斯拉在华销售的主力车型Model 3和Model Y,分别于2017年7月和2020年3月上市。尽管后续进行了多次更新,但大多只是细微调整,车主长期吐槽的问题,如车内空间局促、内饰过于简约、底盘调校生硬等,均未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如此,其操控设计愈发激进,偏离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竞争对手的发力也让特斯拉开始腹背受敌,其独有的技术与创新优势,也正在被同行不断瓦解与超越。
自去年小米SU7发布以来,已经连续多月在纯电轿车市场超过了Model 3。而今年6月发布的小米YU7,直接对标Model Y,一天的锁单量就超过了24万。不仅如此,乐道、极氪、智界、智己、阿维塔、岚图六家车企先后发布新车型,纷纷将Model Y作为直接对标对象,被外界戏称为“六大门派围攻特斯拉”。而特斯拉面对它们时,并没有体现出太多产品上的优势。
面对不断丢失的战场,特斯拉也在调整自己,包括改变产品策略、进行技术转型和开发新的增长曲线等。
不久前,特斯拉宣布在秋季推出Model Y加长版,入局国内这个主要市场的新兴挑战。工信部公告显示,新车长4976mm、轴距达到3040mm,为六座车型。定位介于Model Y和Model X之间,目前市场预测该车售价大概在30-40万左右,以拉高Model Y产品线的价格。
不仅于此,此次财报会上,管理层还宣布,今年6月,一款更实惠的车型已经在北美投产,下半年进行规模化量产,四季度上市。据猜测,相比目前Model Y在美国3.75万美元的起售价,平价车型有望将售价降低至2.5万美元,成为特斯拉在美国市场新的增长引擎。
不过,马斯克的野心向来不止于车。
面对市场对特斯拉汽车销量的密切关注,马斯克呼吁投资者将目光转向公司的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业务。“FSD即将迎来重大更新”、“Robotaxi两周内将超越竞对、年底可服务美国一半人口”......
在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正大力改进智能辅助驾驶系统FSD,计划将用户当前体验的参数数量增加10倍。但自动驾驶想要成为特斯拉的增长引擎,并非易事。
首先,技术的研发需要巨额投入,并且其还将面临着技术瓶颈、监管障碍等诸多挑战。举个例子,今年2月,由于数据转移问题,中国版FSD(被改名为“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只能通过“刷视频”的方式收集道路数据来训练,这导致特斯拉难以应付中国较为复杂的道路状况而表现出“水土不服”,甚至连公交车道都搞不定。此外,Robotaxi也未进入真正成熟的阶段,难以成为支撑公司经营的支柱,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特斯拉执行到位,可以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但未来叙事的美好,救不了眼下严峻的现实:在强敌环伺的竞争中卖出更多的车,才是特斯拉扎深的基本盘与重头戏,亦是此次“十年内最差季报”背后敲响的警钟。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