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想买他家扫地机器人,听说造车不敢买了。”
当小米将跨界玩到极致的时候,另一家扫地机器人企业也宣布造车,而且是要造世界上最快的车。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没想到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造车领域,还有不怕死的勇士敢闯进来。追觅造车,你是认真的吗?
主业强敌环伺,跨界开拓新增长曲线
追觅科技为何要跨界造车?原因无他,主业见顶或者遭遇新的危机。原本深耕扫地机器人领域的追觅科技,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
自2021年以来,科沃斯、石头、追觅、云鲸等品牌通过持续创新,不断攻城略地,但经过几年的“内卷”后,行业竞争已进入胶着阶段,尚没有一家能取得决定性优势。
奥维云网数据,今年上半年,其科沃斯以28.70%的市占率蝉联线上销量冠军,石头、云鲸、小米、追觅分别以22.32%、15.42%、15.38%、10.98%的份额分列2—5位。
谁也没法将谁赶跑的后果就是,只能“卷”价格。如今,行业整体均价同比下降5.05%,至3338元,呈现出明显的“量增价跌”特征。如石头均价降6.79%至3902元,追觅均价下降12.03%,为4109元。
扫地机器人就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虽然扫地机器人领域竞争已经很激烈了,但依然挡不住有新的跨界者入局。就在今年8月,大疆ROMO正式在主要电商平台发售扫地机器人,整体价格区间在4699—7399元。
同样,“想出去”的不少:首先是石头科技开始研发洗衣机产品;接着,科沃斯也研发炒菜机器人等智能生活电器。当然,追觅算是其中最离谱的,囊括了天上地下一整套解决方案:不仅涉足“冰洗空”大白电,还进军无人机、彩电等领域。
在互联网跨界中,最成功的莫过于小米,其创始人雷军曾表示,小米造车源于一个意外。2021年小米被美国制裁,紧急召开董事会,小米造车的建议在会议上几乎得到所有高管支持,于是小米开始了造车之旅。如今,追觅野心也不小,不仅宣布加入汽车圈,还选择了一条难度最大的超豪华赛道,直接喊话布加迪威龙,计划在2027年亮相。
这家被小米投资过的科技企业,希望复制小米的成功,追觅打出的技术牌是“依托高速马达技术,要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这让人有些啼笑皆非,将高速马达技术与汽车发动机相提并论、混淆是非,既不专业也缺乏对行业的正确认识,这也让人不得不怀疑它造车背后的真实目的。
主打错位竞争,超豪华市场太小众
扫地机器人市场增长受限,成为追觅造车的一个重要动因。但造车,真的是一个好选择吗?新能源造车风口已过,追觅如何觅得机会?
如果只是造一辆大众化的车,这片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当威马、哪吒等车企用惨痛的经历警醒着“后来者”,真的不宜再入局了。
追觅大概率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选择了一个讨巧的方式,瞄准了超豪华品牌,一是这一市场由传统油车主导,二是够劲爆、赚足了话题度。“新能源汽车时代,一直缺少一家真正智能化的超豪华品牌。”追觅如是说。
追觅认为,从市场现状来看,全球超豪华汽车市场仍由布加迪、宾利等传统品牌主导,但这些品牌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推进上相对缓慢;特斯拉虽然在电动化与智能驾驶上领先,但品牌定位仍偏向“科技大众化”,难以满足高端用户对“极致豪华+专属体验”的需求。
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主打性价比与中端市场,尚未在超豪华领域突破——这就为追觅留下了“错位竞争”的空间。
这还真是个“大聪明”!难道别的车企不懂这个道理?不造超豪华车,就我可以?
车企的“不愿意”一方面源于,超豪华品牌需要历史沉淀,“你想”不代表“你行”;另一方面是,该市场太过小众,需求在逐年下滑,也就意味着投资期变长、回报率会更低。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零售价格超过101.7万元的超豪华车销量为3.7万辆,同比大幅下滑49%,并且传统燃油车的销量达到3.3万辆,占比接近九成。
其实,即便风头正盛的小米在推出新款SU7 Ultra纽北限量版电动超跑时也是内心忐忑的。SU7 Ultra在某些性能上是对标超豪华车的,但考虑到量产和市场需求,这款指导价81.49万元的超跑采取了限量生产100台,如今也只卖出10台。
再比如,尊界S800、仰望U8等自主品牌“天花板”,“摸高”价格也只到达百万级。而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它们存在的最大意义是提升品牌附加值,利用品牌溢价力吸引消费者关注,从而提升其他战线的产品销量。
“如果你想害一个哥们,你就劝他去造车吧。”当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刚刚调侃完,追觅这位后生一上来就宣布将造车段位提升至千万级。这也引发圈内人一阵唏嘘:无知者无畏。
家底单薄,更容易被“吸血”
从追觅的角度看,自己是有“独门秘笈”的,却不成想,就算秘笈派上用场,那也得有足够的资金才能完成造车啊~
在小米宣布造车之初,雷军就直言,公司现金储备超过千亿,小米亏得起。后来雷军又算了一笔账:小米汽车的研发花费130余亿元,加上工厂建设、工资等费用大概花了300亿元。小米汽车上市后,该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024年累亏超60亿元,今年前两个季度亏损也有8亿元。也就是说,小米至今仍然无法摆脱亏损现状,但说到底,人家亏得起啊。
反观追觅科技,2024年追觅科技营收约150亿元,其中海外营收超80亿元。在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中,追觅科技估值为200亿元。也就是说,把整个追觅搭进去,也不够亏的。
前车之鉴并不是没有。高合、前途曾经一上来就追求“顶级”“高端”,但品牌没有多少沉淀力,结果大家都知道,钱烧得差不多的时候,也都谢幕了。
再看看追觅的另一位同行,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这几年也忙着造车去了,其战果如何呢?
据公开信息,2024年1—12月极石汽车累计销量为4827辆。刚刚过去的8月,极石品牌月交付量创下新高为1358台。而它的对标品牌坦克呢?今年1—7月,累计销量123680辆,仅坦克500一款车型,7月销量就达到2582辆。
销量是不是特别寒碜?造车一直被认为是一项重资金、技术投入,烧钱快、回本慢的行业。入局者想在激烈竞争中活下去,不做长线投入,比拼持久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何小鹏认为,中国新能源车企将经历3-5年的淘汰赛和晋级赛,最终存活者或不足7家,甚至有更悲观的预测认为可能只有5家。
再来看看石头科技,2021年,石头科技股票价格一路冲高至1494.99元,仅次于茅台,市值也逼近千亿关口,赢得“扫地茅”的名号。而去年昌敬从石头科技减持套现近9亿元。业内都在猜测,减持石头科技所得的钱,均投入到了极石汽车身上。石头科技成了满足昌敬造车梦的“现金奶牛”,但反过来,昌敬造车却成了石头科技的最大“累赘”。
小米汽车的跨界成功只是一个例外,而且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雷军这一IP,毕竟这可是企业家IP中的顶流。大疆创始人汪滔,虽然比不上雷布斯有那么多故事,但在深圳创业史上也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追觅创始人俞浩,又有多少人知道?
比造车更让公众担心的是,追觅要造车,一不留神可能会拖垮主业,吓得用户连扫地机器人都不敢买了,因为你保不准,这样的企业明天会发生什么。
爱点评
看到追觅科技发布造车消息时,很是惊讶!虽然凭借中国产业链优势,造一辆出色的汽车并不难,但一上来就扬言挑战的是千万级超豪华车,在敢于放炮的新势力中,也是首屈一指。而且与小米储备了千亿元再谈造车不同,这家科技企业的市值也就200亿元,要制造顶级跑车,这无论如何都是超乎认知的一件事。但愿追觅造车,不是急病乱投医。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