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车卖出去大半年了,配件厂的款还压着没结,这大概是很多汽车供应链企业敢怒不敢言的日常。不过,这一行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最近终于有了松动的迹象。
近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发出了一份《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一汽、东风、比亚迪等17家主流车企迅速响应,纷纷表示以后供应商货款结算,账期不超过60天,验货不超过3个工作日。
听起来只是几个数字的变化?但对成千上万中小供应商来说,这可能是这些年最实际的一个好消息。看起来,供应商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行业恶性循环
所谓“账期”,说白了就是车企从拿到货到真正打钱的时间差。在这期间,供应商相当于无偿垫资供货。据统计,2024年国内上市车企的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是182天,也就是说,差不多要等半年才能拿到钱。有些极端案例,账期甚至超过240天。作为对比,德系车企平均是40.5天,美系是60.5天。我们差不多是人家的三、四倍。
说起来,拖账期几乎是汽车制造业里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大车企凭借优势地位,常常把应付款一拖再拖,三个月算正常,半年也不稀奇。而这背后,其实是整个汽车行业利润越薄、内卷越凶的现实。
数据显示,2017年的时候,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还有8%,到2024年已经下滑到4.3%,今年一季度更是只有3.9%。车企赚得越来越少,就只能想办法把压力往下传。拖账期,就成了最常见的方式。
你可能会说,现在新能源车不是卖得挺火吗,为啥主机厂还要拖账期呢?确实,八月新能源渗透率都超过55%了,但正因为跑得太快,供应链很多环节还没跟上。体系不成熟、资金韧性不足,让许多中小供应商长期处于垫钱生产与等款续命的状态。
所以别看这次只是倡议“60天结清”,真要落实,对很多车企来说意味着现金流要重新算账。一些盈利能力偏弱、资金储备不足的车企,甚至可能面临债务风险。但也正因如此,这次17家主流车企站出来承诺60天付款、3天内验货,才显得格外有分量。这不只是表态,更是一场供应链信心的重建。
这次是玩真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刚一发布,车企们的反应非常迅速,就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纷纷表态支持。其实,这并不是车企们第一次提到缩短账期这件事。早在今年6月,一汽、东风等车企就已经说过要把货款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这次算是对之前承诺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在这件事上,有些车企一直做得很不错,堪称行业榜样。比如说上汽集团,早在2025年6月就宣布,要把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控制在60天内,而且明确表示不会使用商业承兑汇票。要知道,商业承兑汇票对于供应商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上汽集团这一举措,在行业里是走在前列的,极大地减轻了供应商的资金压力。
长安则搞出一套按交付日算+十日归集支付的模式,货到了就开始算时间,十天之内统一打款,不拖不欠。吉利也明确拒绝商承汇票,尽量减轻供应商压力。
传统车企带头,新势力也没掉队。小米汽车、理想等这批新生力量,也都第一时间响应倡议。它们虽然供应链管理起步晚,但反而更愿意用透明规则建立信任,毕竟谁也不希望因为付款问题导致零部件断供,影响交付节奏。所以,新势力车企承诺按规矩付钱,也是在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打基础。
在车叔看来,要想让整个汽车产业链真正健康发展,仅仅依靠车企的努力是不够的。二级供应商、代理公司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应该遵守类似的规则。主机厂作为产业链的核心,完全有权力要求供应商在收到款项后,及时支付给自己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也就是说,主机厂可以拒绝和那些有付款劣迹的企业合作。只有当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按时付款,诚信经营,这个行业才算是真正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车叔总结
说到底,缩短账期不只是让供应商早点拿到钱那么简单。它更意味着整个汽车行业正尝试摆脱低成本、压榨式的竞争逻辑,逐渐转向合作共赢、技术驱动的健康生态。一旦资金流动起来,供应商也就有更多余力投入研发、改进工艺、提升质量,最终反馈到整车上的,会是更可靠的品质和更创新的体验。而当车企和供应链真正成为“共同体”,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才会更有底气。60天,只是一个数字,但数字背后是一场正在发生的改变。春天或许不会一夜到来,但至少,花已经开了。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