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近日,车质网与凯睿赛驰咨询联合发布《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质量表现研究》。报告显示,本年度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质量表现整体呈现向好趋势,问题数显著减少,但用户抱怨度有所上升;自主品牌在整体质量表现上优于海外品牌,增程式车型在各动力类型中表现最佳。研究还指出,纯电车型用户对续航的关注率和期望值,均与车型尺寸成正相关,经济性成为影响用户品牌推荐意愿的关键性能指标。
自2019年起,凯睿赛驰咨询连续发布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报告(AQR)》,2021年将新能源汽车设为独立研究板块,并于2023年起聚焦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质量表现。本研究依据大量用户投诉数据与多维质量表现研究体系模型,深入分析用户对三电系统质量的感知和态度,从用户体验端解读质量表现。
本年度调研共覆盖62款纯电动、插电混动及增程式车型,涉及32个品牌、23家动力总成供应商和14家电池系统供应商。
研究发现,三电系统质量表现持续向好,问题数明显下降,但用户抱怨度有所上升。所有二级维度(续航、充电、电机和能量回收)中,续航问题质量表现最差,但较去年有所改善。其中,“车辆电池衰减”问题数最多,“剩余续航显示突降”的用户抱怨度最高。
华为智能电动、格雷博等国内领先供应商的技术突破,为自主品牌提供了强大的产业链协同优势,推动自主品牌车型三电系统的质量表现整体优于海外品牌,在四个二级维度上均表现更好。具体问题中,海外品牌在车辆电池衰减和剩余电量/剩余续航里程显示不准问题上表现更差。
增程式车型在整体质量表现,以及四个二级维度上均表现最优,纯电动车虽然质量有所改善,但依然相对不佳,尤其在“剩余电量/剩余续航里程显示不准”和“车辆电池衰减”问题显著。插电混动车型发生问题最多的时间段更早,集中在充电时间长和剩余时间预测不准。
研究针对三大集中问题——电池衰减、充电无法充至100%和电机异响展开了深入分析。电池衰减问题自购车3个月起即开始批量出现,多发生在行驶20,000-50,000公里区间,衰减量在0%-20%的占比最多。无法充满电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购车后3-6个月,快充场景下故障发生率较高。电机异响则在购车一年内均可能发生,无论新车还是较长里程车型均存在此类问题,其中车辆减速场景下异响出现频率最高,占比70%。
续航满意度方面,用户对纯电动车型续航的综合满意度为6.50分(满分10分),夏季续航里程平均完成度为77.21%,冬季续航里程平均完成度为64.47%,夏季和冬季续航里程完成度较去年均有提升,自主头部品牌表现较好。
研究还发现,纯电车型用户对续航关注率和期望值,均与车型尺寸成正相关。相较2024年,2025年各尺寸车型续航期望值均有增加,续航关注率变化呈分化趋势。此外,关于性能满意度对推荐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用户更容易因某方面性能“好”而推荐品牌,经济性是影响用户品牌推荐意愿的关键性能指标。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