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对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进行调整,进一步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享受购置税减免的技术门槛。此次调整主要涉及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下同)两种技术路线。其中,纯电动车型的能耗要求更为严格,而插电混动车型则在纯电续航、馈电油耗及电耗标准等多个方面面临更高的门槛。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经过了普及初期,正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此次政策通过提高技术门槛,旨在推动行业从解决“有没有”向追求“好不好”升级,为未来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划下了清晰的“路线图”与“资格线”。该政策看似是技术细则的常规更新与购置税减免的延续,但其背后的意图十分明显。
从具体的技术导向来看,能效成为纯电动车的核心KPI。新规要求其百公里电耗必须满足最新的GB 36980.1—2025标准。相较于旧标准,新规的电耗限值更为严格,要求车企不能仅仅通过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扩大电池包来换取续航,而忽视能效优化。这直接打击了部分车企此前采用的“简单粗暴”技术路线——即通过搭载超大容量电池提升续航,却导致车辆笨重、能耗高企。当然,这也将倒逼全产业链进行技术升级,推动车企在电驱动系统效率(如电机和电控)、轻量化材料、低滚阻轮胎、整车热管理、空气动力学等方面进行深度创新。同时,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电机、一体化压铸等先进技术将成为满足新规的“必修课”。
本次调整中变化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领域在于插电混动车型。新政策从三个维度为其设置了“全能型”高门槛,要求其必须满足“纯电续航长、馈电油耗低、纯电能耗优”,相当于一条新的“百米”及格线。
第一,对纯电续航提出更高要求。新规要求插电混动车型的“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不低于100公里;相比此前普遍要求的50-60公里,门槛大幅提高。这意味着插混车型需要真正承担起日常通勤的纯电职责。而想要获得免购置税资格,车企需要为这类车型配备能量密度更高、容量更大的电池包,并同步降低能耗。
第二,对馈电油耗要求更加苛刻。新规要求插混车型在电量保持模式下的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传统燃油车限值相比:整备质量在2510kg以下的车型需低于70%,2510kg及以上的车型需低于75%。这是一个相当严格的标准。
2510kg的整车质量,大致相当于中型和中大型SUV的分界点。如定位中型SUV的问界M5增程版整备质量为2220 -2335 kg,中大型SUV的问界M7增程版最低整备质量2600kg。当然也有例外,如同为中大型SUV的理想L6最高整备质量为2345kg;而定位紧凑型SUV的坦克300Hi4-T整备质量达到2645kg。那么问界M5、理想L6的馈电油耗需要低于传统燃油车限值的70%,坦克300Hi4-T、问界M7则为75%。
这将有效杜绝“假混动”“拖油瓶”现象,确保混动车型在长途行驶、电池亏电时,依然是一台极其省油的“高效燃油车”,同时也对车企的发动机热效率、混动系统控制策略和能量回收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对纯电模式下的电耗也加以限制。新规要求混动车型在电量消耗模式下的电能消耗量,与纯电动车的能耗限值相比:整备质量2510kg以下的车型需低于140%,2510kg及以上的车型需低于145%。这相当于要求混动车型在纯电模式下也不能是“电老虎”。由于携带了发动机、油箱等额外重量,其电耗允许适当放宽,但不能无限超标,这将同样驱动三电系统效率的持续提升。
很显然,新政下具备购置税减免资格的混动车型,必须是“日常通勤是纯电车,长途出行是节油车”的全能战士,技术壁垒被显著抬高。
因此,新政策将对市场中的纯电动、插电/增程式混动技术路线产生不同影响。其中,纯电动车型的主流地位将进一步巩固,竞争焦点将从“续航里程”的军备竞赛,全面转向“能效竞赛”。主流价位段的车型将普遍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平台以优化能耗,高端车型则会在性能与能效间寻求极致平衡。而插电/增程式混动市场则可能迎来一轮剧烈洗牌。低续航、高馈电油耗的老旧混动产品将迅速被淘汰,“大电池、高效发动机、智能能量管理”将成为混动技术的“新三样”。虽然政策对插混和增程采用了同样的技术指标要求,但增程式因其结构特点,在两次能量转换中存在损耗,在优化馈电油耗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技术挑战。
对于具体车企而言,拥有DM-i技术的比亚迪、雷神混动平台的吉利等,凭借其在能效方面的技术积累,能够较好地适应新的要求。而长城的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性能取向明显,其在馈电油耗和纯电能耗上需要与新规进行严格对标,其高端车型(如坦克系列的PHEV)因整备质量大,满足“燃料消耗量小于75%”的要求压力巨大。另外,以理想汽车等为代表的增程路线,其车型整备质量普遍较高,新规对“高重量车型”在馈电油耗(<75%)和电耗(<145%)上的要求,也对其增程技术方案构成了直接挑战。最后,对于那些技术研发资源有限的企业而言,同时满足纯电和混动的新技术要求将变得异常困难,联合开发、技术采购或将成为它们的唯一出路。
总体而言,新政的核心在于大幅提高了享受购置税减免的技术门槛,其导向非常明确:淘汰低效、落后的新能源产品,鼓励和支持高技术、高性能、真正节能的车型发展。
这标志着国家激励政策从初期的“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它将加速行业洗牌,技术落后的企业会更快被淘汰。同时,这也将推动供应链升级,特别是高效电驱动系统、低内阻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将更受重视。新政也相当于是一份“强者恒强”的宣言,它通过提高技术门槛,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下半场清扫了赛场,将资源更集中地导向有技术实力的头部企业。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