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在价格战日益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车企们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车的定价只有一次机会。
“别克今年的整体思路是:抢夺燃油车、突破新能源。”上汽通用副总经理薛海涛这样描述别克的战略。2025年3月,别克宣布全系车型实行“一口价”模式,成为首个启用新能源定价模式的合资品牌。
在当今中国汽车市场,一款新车上市即面临生死考验,而定价策略已成为决定其命运的关键。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发布《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汽车行业的定价环境正迎来新的规范与挑战。
01 市场变革,定价环境的根本性转变
曾经,汽车厂商可以通过“高开低走”的定价策略,在新车上市时设定较高指导价,然后根据市场反应不断调整促销方案。
然而,当下的市场环境已不再允许这样的试错空间。
2025年主流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已从2020年的60%骤降至24.7%,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市场竞争的惨烈程度。
汽车渠道专家安阳指出:2020年以前,市场以传统燃油车为主,车企都是对比同级别的热销车型来定价。
但2020年以后,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车型越来越大,配置和性价比越来越高,原有的定价策略被完全颠覆,普遍是降级打市场。
价格战的深度蔓延使定价天平失衡。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原副会长李金勇分析:“同样都是A级车,规模企业更具成本优势。”
“有些车企想要降低价格,但不具备成本优势,所以采取的策略是用B级车和规模企业的A级车竞争。”
02 “一口价”战略,从别克到整个行业的定价革命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车企纷纷探索新的定价模式。2025年3月,上汽通用别克品牌宣布全面采用 “一口价”模式,承诺“全国如一、全网如一”。
不分地域,从一线大城市到区域下沉市场,消费者在哪里买都是“一口价”;所有别克官方销售渠道,线上线下都是“一口价”。
薛海涛强调:“一口价的推出并非促销之举,而是我们对于传统营销体系的变革和创新,解决用户在购车中的痛点。”
这一模式通过缩短用户的观望比价时间、吸引用户上车体验等方式,提高潜在用户从“有意向”到“下单”的转化率。
“一口价”策略本质上挤掉了汽车定价中的水分,使得车企在新产品定价时,直接剔除以往预留的降价空间。
不再像过去那样上市数月后再通过促销逐步降价,而是将原本计划用于后期促销的预算直接体现在初始定价中。
03 定价逻辑转变,从成本导向到竞争导向
在传统定价模式中,成本导向定价法是基础。出口汽车的定价首先要算清成本账,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和当地税费。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定价逻辑已经失效。安阳直言,车企不能再按传统定价策略,成本叠加15%或12%毛利,给予经销商7-8个点利润,厂家最终净赚5个点。
车企被迫不能考虑利润,“如果同类型热销车型定价在13万元多,即便我的成本是16万元,也要定在14万元左右,否则根本没有竞争力。”
降级对标成为新的定价法则。对于车企而言,是否有爆款、经销商是否有信心很重要。
如果还延续传统的成本定价法,尤其某些品牌还认为自己是高端品牌,定价偏高,在当前的市场上是行不通的。
李金勇认为,降级对标的思路是正确的,车企应该参与竞争。尤其是弱势品牌,不以这样的方式很难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只有做出规模,才能拥有成本优势,未来才可能实现品牌溢价。
04 定价方法论,多元化策略应对复杂市场
在一次性定价的约束下,车企们发展了多种定价方法以应对市场挑战。
心理定价策略让价格“看起来”更划算。比如,把价格定成“9.99万”而不是“10万”,消费者会觉得便宜了整整1万。
用“限时优惠”“赠保养套餐”等方式,让消费者觉得“现在不买就亏了”。
吉利在澳大利亚市场推出几何C时,就采用了“首付1澳元+月供低至299澳元”的金融方案,结果销量暴涨。
比亚迪的“双车定价术” 则展示了如何用7.48万锚定效应撬动15万消费决策。
当秦L打出“分期价7.48万”的广告时,隔壁展厅的宋L却挂着15万预扣价,这种价格断层背后藏着精妙的心理博弈。
宋L DM-i的双叉臂悬架对比秦L的麦弗逊结构,如同手机厂商区分标准版与Pro版的营销逻辑,暗示“加钱上高配”的合理性。
差异化定价在出口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比亚迪在欧洲的定价策略是“国内高性价比+海外高溢价但低于竞品”。
像元PLUS在国内卖13.98万起,欧洲卖3.8万欧元(约27.8万人民币),虽然价格翻倍,但比同级的大众ID.3、起亚Niro EV便宜,性能还更强。
05 成功案例解析,别克至境L7的定价破局
别克至境L7的定价策略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这款车以16.99万的限时售价交出盲订超2万单的成绩。
别克的定价策略精准踩中了中国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市场最初对这款中大型轿车的预期价在20万-25万区间。
而其17.39万的起售价叠加“1000抵5000”优惠后,实际入门价仅16.99万,直接下探至主流家用车市场腹地。
这种定价形成了三重竞争优势:同级性价比碾压、打破合资品牌溢价迷思、锚定最具潜力的价格带。
对比直接竞品比亚迪汉EV,其入门智驾版售价17.98万,比至境L7贵近万元,而别克还搭载了5米超长车身与70万级副驾零重力座椅。
别克至境L7的成功,本质是别克完成了从“以市场换技术”到“以生态谋生存”的转型。
其产业链的本土化重构是爆单的核心密码,彻底打破了合资车企受制于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桎梏。
06 政策与未来,规范化竞争环境下的定价趋势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释放了着力维护公平竞争、有序竞争市场环境的明确信号。
《公告》提出,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无序竞争会对行业发展、产品创新、质量安全等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志成表示,无序竞争扭曲了竞争机制,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一些产品质量好、口碑信誉好的企业市场空间被压缩,利润被掏空。
此外,专家表示,如果传导到消费端,无序竞争可能导致低价低质、服务打折扣等负面效应,从而使得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对于价格无序竞争问题突出的重点行业,政府部门将指导行业协会等有关机构调研评估行业平均成本,为经营者合理定价提供参考。
对涉嫌价格无序竞争的经营者进行提醒告诫,要求其自觉规范价格行为。
在政策规范与市场变革的双重作用下,一次性定价策略将更依赖于精准的市场洞察和成本控制。
总结:市场+规范=良性发展
回到别克的“一口价”策略,放眼整个行业,从自主品牌到合资车企,从新能源到燃油车,定价策略的重塑正在全行业上演。
国家政策的及时介入为无序竞争划定了红线,也为车企的一次性定价提供了行业平均成本参考。
定价,这个汽车营销中最古老的课题,正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