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廉价版特斯拉,还会是特斯拉的新型流量密码吗?
且不论“丐版”特斯拉是否进入中国市场,键盘侠们已带起节奏——失望。
话说回来,从不受市场秩序影响的特斯拉,会如键盘侠们预计的那么差吗?
比如第三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超49.7万辆,再创新高,单中国市场,销量近17万辆,环比增长31%,又合理吗?
以价换量,马斯克一举两得的救赎
商人,自古要名要利,马斯克亦不例外。
早在去年四月,马斯克宣布今年会推出最便宜的特斯拉,一度传闻为Model 2,价格也从2万美元,提升到2.5万美元,即便如此,迟迟不见新车踪影。
与此同时,特斯拉负面信息缠身,包括“从政”的马斯克,并未给特斯拉带来积极消息。
反而7月,大家“摸”到了平价版Model Y的蛛丝马迹,并于10月7日公布价格,3.999万美元起售。
消费者对价格最敏感,消息一出,热度自然来。
于名,符合特斯拉“电动车平民化”的既定方针,暂时缓解了低价特斯拉迟到的尴尬,还保住了马斯克承诺兑现的人设。
于利,拓宽了消费者购买选择性,让国内消费者也看到了一丝希望,有望提升销量提升毛利,一箭双雕。
与其说利好消费者,不如说马斯克需要破局销量危机,保持特斯拉在全球市场发展的持续性,因而默默踏入了以价换量的“价格战”旋涡。
回顾一下数据。
中国市场,Model Y月入3-5万台,依旧是同价位最畅销的SUV,没有之一。而Model 3,月入1-1.5万台,已经不是同价位最畅销的轿车了,小米SU7正在稀释它的份额。
因此,国内市场单靠Model Y走路,会越发艰难,推出平价车型再“割”一波,势在必行。
国际市场上,特斯拉销量增速放缓,比亚迪出口车型对特斯拉并不具有极强针对性,但出口总销量,已连续四个季度领先特斯拉,并在难啃的欧洲市场,拉开差距。以最近的Q3来看,比亚迪纯电车型销量为582522辆,特斯拉交付量为497099辆,单季度比亚迪已领先85423辆。
此外,吉利、奇瑞、长安、长城等中国头部企业也在渗透海外新能源市场,扩大出海面积。所以,以更低的价格抢占市场,拿回全球纯电销冠头衔,赢回资本市场信心,是马斯克必为之举。
会来中国吗?会“送人头”吗?
“不装了”,“摊牌了”。如果把廉价版特斯拉当作马斯克的一次掀桌子,那就输了,并非马斯克人善心美,这或许是他出其不意的另一盘棋。
很多人为什么“失望”,因为平价版特斯拉减配了,价格还不便宜。Model 3还好,Model Y把车主“缺钱”这事儿直接贴脑门上,在中国市场,人要面子,理论上的确有违常理。就像当年iPhone SE一样,因此唱衰居多。
海外网友看法不同,他们更看重价值,减配无可厚非,但“瘦”得狠,价格却没达到理想值,无法忍受。当然,与各地补贴政策缩水有一定关联,但不被看好的基调,大致相同。
包括资本市场,10月8日美股收盘,特斯拉下跌4.46%,市值蒸发650亿美元,也能看出些许端倪。
诚然,特斯拉不按套路出牌,最后反转收获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一次,我们认为依旧胜负未分。
廉价版特斯拉还未进入中国市场,价格如何,关系重大,变数未知。
海外先上,国内吊胃口,常规操作,但对疯狂内卷价格和科技的中国车企,存在一定震慑。毕竟马斯克还有牌可出,至于什么时候出,能获得多大效应,是特斯拉的节奏和秘密。
举个例子,你正观望一众中国品牌Model 3平替车型,现在Model 3自己要出平替了,价格18万或更低,就缺那几万块的你,蹲不蹲?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马斯克会放手吗?不会。
另一层面,信仰是现阶段一种不可想象,且说不清的“钞”能力,你很难手动去掉粉丝“外面月亮更圆”的滤镜。往往高喊“失望”的人,多是看客,并不会真的考虑特斯拉,要买特斯拉的人,会有一种自我PUA的修养。
用“粉丝经济”来解释特斯拉的追捧谜题,我们认为更贴切,抓住“饭圈”,则拿捏红利。论性价比、科技创新,中国品牌车型并不输阵,反观市场,即便花粉、米粉带货实力已然强势,跟特斯拉的信仰力相比,目前仍有差距,看看各大评论区,再看看Model Y的销量,便知一二。
如果Model Y廉价版来到中国市场,只要价格合理,保证核心素质,必有人追,可参考过去买合资低配车的心理。而面子过不去的朋友,可能咬咬牙,冲一下非减配版,也是马斯克喜闻乐见的,这是高招。
至于Model 3廉价版,或许比Model Y廉价版热度高,通过“小商品批发市场”小修小改便难分“雌雄”,面子里子皆有,还省了预算,仿佛深水炸弹,随时准备搅浑同级别轿车市场。
只能说,别看大家吐槽热闹,结果如何,不可盲目乐观。
写在最后:
新能源市场的博弈早已从国内市场蔓延至海外,从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车型组合拳,再到打通运输通道,建设可靠的终端渠道,甚至欧洲、巴西等地建厂,比亚迪等中国品牌越来越突出的海外“战绩”,可喜可贺,令马斯克不得不认真审视特斯拉的未来。
不可承认,“丐版”特斯拉会为特斯拉争取到阶段性流量,能否转化为提振销量的有力支柱,有待市场验证。值得肯定的是,Q4全球销量反超比亚迪希望很小,但“丐版”特斯拉出现,很可能搅浑市场,好在优先海外市场,中国品牌以何高招应对,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