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捏起1个拳头,对市场打过去。”
“九连涨”。
对于上汽集团来说,是不期而遇,也是意料之中。因为,这是证明上汽“筑底、企稳,回升、提速”改革步伐,走得稳健的第一步。
数据显示,上汽9月份销售整车44万辆,同比增长40.4%,环比增长21%。今年以来,上汽月销量已实现同比“九连涨”,1-9月累计实现整车批售319.3万辆,同比增长20.5%,终端零售337.8万辆,继续在国内行业领跑。
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上汽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从营销体系到产品定义,从技术自研到开放合作,展开的一次全方位、系统性的战略重构。
“捏起1个拳头,对市场打过去。”
三驾马车“跑出加速度”
2024年,上汽集团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战略转型,迫在眉睫,难度,也远超想象。而上汽的深化改革也由此展开。
改革的核心是,“技术自立,重构新范式”,将过去分散的乘用车、研发总院、零部件等板块整合为“大乘用车事业群”,构建从产品定义到全球销售的全链条能力。
简单来说是一句话,“调整集团的主攻方向、侧围方向以及合力问题”。业内曾形容为“刮骨疗伤”,需要足够的魄力。
“我们将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拥抱变革,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合作共进,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产品。”董事长王晓秋为变革制定了节奏,并以“传奇永不落幕,我们永远在路上”的豪情,写下了激昂的乐章。
如今,一年已过。
一组数字,呈现出了“拥抱变革”的初步结果。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场组成的“三驾马车”同时发力,跑出了销量增长的加速度。
一个词形容,就是“全面开花”。
变革开始时,上汽就清楚地知道,“打造新的事业底座,自主品牌必须成为主攻方向”。
于是,不破不立,上汽实行“大乘用车一体化”改革,整合至统一作战体系。“5个手指捏成1个拳头,对市场打过去”。
与此同时,为了打通营销、战略、研发、技术等环节,重构上汽自主版块的决策机制,上汽干部选拔不再唯资历论,而是以结果为导向,“一定要让年轻人上来。”
上汽自主板块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今年9月份,上汽自主品牌销量达29.4万辆,同比增长50.4%,1-9月上汽自主品牌累计销量达204.4万辆,同比增长29.2%,占公司销量比重达64%,较去年同期提升4.3个百分点。
其中,MG成为国际化先锋,荣威聚焦主流市场,智己致力于打造技术领先的高端品牌。明确的分工,不仅避免了品牌之间的内耗,还树立了更清晰的市场定位。“每个品牌不仅能保持自己的市场特色,还能共享集团的技术与资源优势。”
9月份,上汽新能源车销售近19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6.5%,环比增长46%;1-9月累计销售108.3万辆,同比增长44.8%。增长的数据,显示出上汽在新能源板块的变革,已经实现从销量扩张到技术领先的跃迁。
“大乘用车一体化”的推进,和技术领先的跃迁,也缔造了一次全新的合资,上汽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SAIC尚界”品牌,首款车型尚界H5,成为上汽“科技平权”迎来关键落子。
既有上汽70年造车底蕴带来的品质与安全,又有华为鸿蒙智行智能出行解决方案的尚界H5也有望重新改写市场上的汽车智能化格局。
与此同时,在过去两个月荣威、名爵、智己也用鲜明的技术标签打动市场、打动用户。从技术路线看,新款MG4主打“固态电池”技术、新智己LS6主打“超级增程”技术、荣威M7 DMH主打DMH6.0超级混动系统。其中新款MG4上市15天大定锁单2.6万台,新智己LS6也是热度持续攀升,成功迈上月销过万的新台阶。
自主品牌“挑起大梁”,成为上汽的核心竞争力量之时,合资板块也回归稳健。上汽大众与上汽通进入合资2.0时代,在推进燃油车智能化的同时,整合本土的资源,吹响智能化反攻的号角,形成对燃油、纯电、增程、插混的全品类布局。
随着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AUDI E5 Sportback、别克高端子品牌“至境”等新一轮重磅新品的上市,也为合资品牌找到了新的转型范本。
在国内市场稳住份额的同时,上汽也在海外开辟“第二增长曲线”。随着在海外事业领域推动Glocal战略的落地,上汽在全球市场区域化的战略步伐,走得也愈发稳健。
今年9月份,上汽海外市场销售10.1万辆,同比增长12.2%,1-9月累计销售76.5万辆,同比增长3.5%。上汽MG品牌今年在欧洲市场终端交付已超过22万辆,保持两位数增长,上汽成为欧洲市场销量最好的中国品牌。
至此,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上汽想要站在当下竞争的延长线上去思考,不要光看现在,还要看下一个十字路口。
决定下一个十字口路方向的载体,是产品,亦是跑万米马拉松的那双“战靴”。
随着智己LS6、全新MG4、尚界H5等多款车型,得到市场的多维认可,上汽研发总院曾提出的“大单品”的模式,正在持续落地。显然,变革之下的上汽,穿上了一双合脚的靴子。
此前,业内也曾问过两个问题。上汽在一年内回到增长的轨道,是如何做到的?全新变革之下,上汽集团是如何定义产品的?这关乎着上汽捕捉市场的能力,和重新理解市场和用户的能力。
上汽给出的答案,是“无智能不上新,技术平权引领市场”。说的是产品,靠的是技术,“为有源头活水来”。
上汽定义产品的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品定义更靠前,研发与营销前置共创,试制验证与供应链协同并行推进。通俗一点说,“产品流程,更短、更准、更稳”。
背后的支撑就是“大乘用车”板块为骨架,把所有环节拉到一张桌上沟通和解决问题。完成了内部凝聚之后,上汽也对用户需求的重新捕捉。
“务必反复思考产品的受众群体,明确产品的独特销售主张,开展真实的客户访谈,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从而开发出契合市场的产品。”
这是上汽从上而下给出的指令。
明显的变化是,上汽推出新产品的节奏在提速,半年多里,带来多款极具竞争力的车型,而且还快速实现“上市即交付、交付即口碑”的闭环。
上汽给出好产品,也给出好价格,把智能与价值的边界重新画给用户看。这些节奏,折射出一个明晰的逻辑,“技术越领先,价格越平权”。
逻辑的背后,是70余年造车经验,是40多年合资筑基,亦是20年的自主核心技术投入,这是上汽全面革新的底气,也是实现九连涨的背书。
王晓秋此前感慨道,“70 年来,上汽的用户,着装从中山装、西装,变为如今各式各样的休闲装;上汽自身也从‘榔头扳手、弄堂作坊’发展到如今的‘数字孪生、智能工厂’。”
勇立潮头的上汽,可以说是中国智能汽车的“开荒者”,从全球第一款互联网汽车RX5开始,多年来在智能电动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超过1500亿元,依靠超过26,000项有效专利,搭建起一个全面且成熟的技术体系,为未来的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变革之下,上汽还确立了“打造三个护城河”的战略,分别是智能底盘技术、固态电池的能源优势以及前沿的电子架构。
基于技术的厚积薄发,在产品上实现迅速焕新。再加上,多年市场领头羊,也铸就了上汽开放的心态与格局。
所以,用开放思维狠抓技术突破,上汽不断扩大朋友圈,练内功,也修外功。贾健旭曾表示,“我们必须不设技术围墙,不做生态孤岛,不惧跨界竞争,开放才能合作,协同才能突破今天的边界”。
上汽利用“技术合作”模式开辟了第二条创新路径,与华为建立“尚界”,互惠互利,与OPPO联合开发“生态域”智能座舱,率先在MG4车型上落地。
在智能驾驶赛道,上汽秉持开放多元的技术路线,与中国智能驾驶领域四大技术领导者——Momenta、大疆、华为、地平线建立了深度合作。
“自主研发+开放合作”的双轮驱动模式,不仅加速了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更让上汽能够在智能化转型中保持战略主动,为用户创造真正的“平权”。
增长的销量,也证明了这一点。但这,仅仅是开始。
写在最后:
改革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
从自主品牌整合的“握指成拳”,到合资品牌的“价值重构”,再到技术生态的“开放共生”,上汽的革新,是一场涉及技术范式、组织形态、产业逻辑的深层革命。
不仅给传统车企提供了一份可操作的样本,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在新时代写下了新的注脚。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