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自从汽车市场进入了新能源时代,一场轰轰烈烈的“创新”竞赛也随之拉开帷幕。
然而,这些看似具有颠覆性的设计,早就演变成形式大于内容、甚至暗藏隐患的“伪创新”。特别是在行业盲目追求科技感后,很多车企把其理解为对传统物理控制的摈弃,而等到消费者真正使用时,才发现这些设计有多蠢多坏。
隐藏式门把手:形式主义的“冰冷”牺牲品
作为新能源时代的“门面担当”,隐藏门把手几乎成为了电车的标配,车企宣称它能降低风阻、提升续航、让车身线条更流畅。听起来很美,但现实却很骨感。
一方面来讲,它就是极寒天气的“刺客”。为何这样讲?因为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原理,让其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就变成了鸡肋,门把手常被冻住无法弹出,车主们不得不用热水或者吹风机来解决。这已不是个例,而是每年冬天都在上演的闹剧。
另一方面来讲,它也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发生碰撞、车辆断电的情况下,隐藏式门把手不一定能顺利从外部打开。虽然多数车型有应急机制,但救援人员或者路人也需要时间去操作,而这黄金的几秒钟,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也就是说,为了所谓的“美学”和“性能”提升,牺牲了最根本的便利性与安全性,忽视了汽车作为实用工具的基本属性,这种创新又有什么意义呢?
全景天幕:一场华丽的“日光浴”酷刑
再来说看起来科技感十足的全景天幕,美其名曰“通透开阔”、“仰望星空”,但换上了一块巨大的、不可开启的玻璃顶后,在炎炎夏日就成了悬在头顶的“烤炉”。
虽然为了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很多厂商都会宣传其能隔绝99%的紫外线,但只要实际体验过的人都知道,再先进的镀膜技术,也无法阻挡阳光直射带来的火热感。于是,在高温的夏季,你会看到“车内打伞”“戴遮阳帽”“用纸块糊车顶”等等现象。
很显然,全景天幕这种设计其实已经是很多车主的“噩梦”。更可恶的是,它不仅成本便宜,同时还降低了车内乘坐的舒适性,而且不少消费者为了隔热还得额外购买电动遮阳帘,这不叫创新,这叫做“减配”。
屏幕换挡:驾驶中的“分心”制造机
还有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创新”,就是屏幕换挡。
或许是因为特斯拉带起的极简风潮,让物理按键几乎成了“落后”的代名词。但把换挡集成到屏幕角落,方向盘上的多功能键也变成了触控式,这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特别是屏幕换挡,在需要快速倒车或挪车时,驾驶员需要低头、准确地在屏幕上寻找并滑动那个小小的虚拟滑块。这个过程,远不如传统挡杆的“肌肉记忆”来得直接、快速和安全。毕竟屏幕换挡是需要人去分神看是否按对了位置,是否得到了响应。在高速行驶中,这零点几秒的分神,就是潜在的危险源。
写在最后
事实上,除了隐藏式门把手、屏幕换挡、全景天幕之外,诸如触控式方向盘、发光车标、模拟声浪、单踏板模式等等都是所谓的“伪创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用华而不实的概念包装,解决了“伪需求”,却制造了真实的麻烦和风险,让消费者成为了“大冤种”。
好在,如今行业也在开始整顿这种乱象,比如从明年起禁用默认单踏板,全隐藏式门把手被禁止等等,增加物理按键、物理内把手,守住行车安全底线。那问题来了,你有踩雷过这些设计吗?是觉得方便还是鸡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