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这几年,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退役电池肯定也会越来越多。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突破3689万辆大关(2025年7月数据)。首批享受8年质保的动力电池也已进入退役期。根据2016年起实施的规定(为“三电”核心部件提供至少8年或12万公里质保),首批享受该政策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2024年底已逐步进入“脱保期”或退役期。
由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放着不管肯定不行。所以,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市场面临着合规回收企业“无米下锅”,而缺乏资质的“小作坊”们则生意红火的市场怪象。
这背后是一场关于成本、监管与责任的深层博弈。
正规军为何不敌小作坊?
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市进入动力电池更换潮有两方面的重要原因。
一是,随着2016年起上市的首批新能源汽车陆续跨越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门槛,这些车辆的动力电池正逐步进入规模化退役期。按照工信部2016年起执行的规定,乘用车生产企业必须为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提供至少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
这一政策在当时保障了消费者权益,如今则意味着动力电池退役高峰的到来。
二是,“以旧换新”政策加持在相当程度上加速了电池更新换代。去年8月,商务部等七部门将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标准从1.5万元提高至2万元。面对新车型在续航、功能和安全性方面的快速升级,许多车主选择在质保期临近前提前换车。这一趋势正推动着旧车淘汰和电池集中退役的进程。有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退役电池的处置主要有两条路径。对于容量低于初始容量80%的电池,可采用梯次利用方式,将其重新应用于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场景。比如,可用于低速电动车、备用电源、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延长其使用寿命1-5年;当电池容量衰减至不足60%时,则通过再生利用方式提取其中有价值的金属材料。我们今天说的就是这一种。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湿法冶金为主的回收体系,部分龙头企业的镍、钴、锰金属回收率超过98%,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合规的回收企业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而不合规的“小作坊”却能通过更高价格抢购废旧电池,通常比合规企业高出20%-30%。
这种市场乱象源于两者完全不同的成本结构。正规企业按照国家标准运作,必须在厂房建设、设备更新、安全环保、技术研发等方面持续投入,单吨电池拆解成本超3000元,成本高、回报慢。相比之下,小作坊几乎没有环保和安全投入,采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暴力拆解,成本可压至1500元/吨以内,从而能够凭借价格优势抬高废电池收购价。以三元铝壳锂电池包为例,2024年6月下旬,小作坊的收购价约为2.2万元/吨,而大型合规企业的收购价仅为1.9万元/吨左右。这种价格倒挂使得废旧动力电池更多流向了小作坊。
电池规范化回收刻不容缓
退役动力电池想要走出回收乱象,需要从法规标准、责任主体和监管力度这三个核心层面系统推进。
目前,国家已发布近3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初步构建起覆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这包括重要的基础标准如《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GB/T44132-2024),以及更具体的《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GB/T33598—2017)和《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1186—2021)。
2025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为体系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此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已经制定,旨在加强动力电池从研发设计到报废回收全链条的综合管理;工信部修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提高了技术指标,例如将冶炼过程锂回收率的要求从不低于85%提升至不低于90%,并新增了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等要求。
再好的行业标准,若缺乏有效监管也易落空。监管需覆盖全过程。国家层面已明确要依托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动力电池从生产到退役、回收利用的全程监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对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进行环境监管。动力电池的运输需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规定;同时加强部门间的联合监督执法,对相关企业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鼓励地方探索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
企业方面,要承担起装机动力电池的回收主体责任,电池生产企业则对直接销售至市场的电池负责。这意味着他们需要自建或委托建设回收服务网点,同时电池租赁运营机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等也需在各自环节履行相应责任,确保电池最终交由有资质的企业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小作坊最直接的问题是部分回收点紧邻居民区,电池模组随意堆放,鼓胀、磕碰的电池随处可见。现场既无必要的消防设施,也无防爆防泄漏措施,安全隐患十足。除了安全风险,这类回收点往往也伴随环境问题。例如,废旧电池可能产生放射性、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从这个角度说,动力电池回收以及拆解规范化已经刻不容缓。
百姓评车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正处在从无序竞争到规范发展的关键转型期。未来,行业必将经历一轮大整合,缺乏技术和规模优势的小企业将退出市场。
总体而言,动力电池回收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关乎资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议题。唯有规范回收利用、完善技术标准与基础设施、构建责任共担的协同生态,才能实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