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近日,多个商圈的长城智选零售中心悄然换上了“魏牌新能源”的新招牌。展厅内,曾经与魏牌车型共同销售的坦克700已不见踪影,只剩下魏牌蓝山、高山和摩卡三款车型。
从双品牌同店运营到魏牌独享直营资源,长城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深扒一下!
渠道变阵
长城汽车直营渠道的调整在10月初全面启动,坦克700成为此次调整的焦点。在北京区域的大部分长城智选零售中心,坦克700已被撤出展厅。随着坦克车型的撤出,长城智选已正式更名为“魏牌新能源”,更名工作正在各地门店快速推进。目前可以确认,后续所有长城智选零售中心都将更名为魏牌新能源零售中心,同时撤出所有在售的坦克品牌车型。
这场调整看似突然,实则早有伏笔。今年五月,长城高调推出“长城智选”直营体系,将魏牌与坦克两大高端品牌捆绑运营,试图以统一渠道推进高端化。但市场反馈很快显现差异,其中魏牌在直营模式下销量持续飙升,在9月其月销量更是一口气干到了1.1万多台;而坦克品牌的表现则略显平庸。
个人看来,两大品牌之所以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结果,很大程度是由品牌特性决定的。魏牌主打家庭用户,关注空间、智能功能和可靠性,更适合在直营渠道展示其产品特点。而坦克品牌则侧重于越野性能和海外市场,与传统经销商模式的契合度更高。此外,坦克品牌退出直营体系也是早有迹象。回顾长城智选发展历程,坦克品牌旗下坦克300、400等车型曾在长城直营渠道销售,之后除坦克700外,其余车型均已回归坦克品牌经销商渠道。此次坦克700撤出,意味着坦克品牌彻底退出长城直营体系。而魏牌则成为长城直营体系的唯一主角。
双轨并行
看起来,长城的此次调整并不是取舍,而是让合适的品牌站在合适的渠道上。一方面集中资源助推魏牌冲刺高端新能源市场,同时也让坦克在适配的渠道中继续扩张。
对魏牌而言,这一波独享直营资源堪称“及时雨”。直营模式的价格透明、服务统一特性,恰好契合新能源用户对新势力式体验的需求。失去坦克的流量分流后,长城将人力、营销等资源全力倾斜。据统计,目前魏牌直营门店已覆盖全国110个城市,数量达430家,计划今年年底增加至600家以上,覆盖全国200个城市。在部分城市,魏牌直营渠道规模已超过经销商渠道。以北京为例,魏牌共有28家销售门店,其中长城智选零售中心、交付中心和展厅数量已达16家。
此外,坦克的回归也有利于其更精准的利用自身渠道优势。作为硬派越野领域的标杆品牌,坦克的用户遍布一二线城市与偏远地区,而经销商网络在低线城市覆盖、越野改装资源及野外救援等方面的优势,这是直营模式短期内无法复制的。更关键的是,坦克虽撤出直营销售,但仍保留原门店的售后维保服务,避免用户体验断层。
长城这种“分轨不分家”的布局颇具巧思,直营渠道魏牌独享,经销商渠道则保持双品牌并网,多数坦克经销商同时销售魏牌车型,形成高端新能源+硬派越野的互补组合,既避免内部竞争,又能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这种直营与经销并存的双轨制,已成为长城汽车渠道战略的显著特点。
未来挑战
在行业视角下,长城的渠道调整堪称传统车企高端化的试错修正样本。不同于新势力的全直营模式,也跳出传统车企的纯经销商依赖,长城构建的直营+经销的双线模式,正试图兼顾高端品牌塑造与市场规模扩张。
其中直营渠道如同特种部队,聚焦核心城市与高端用户,通过科技化服务,快速建立魏牌的智能新能源认知。经销商网络则像集团军,依托广泛覆盖支撑坦克等品牌的规模化增长,这种架构恰好回应了长城董事长魏建军此前“产品力不差,差在渠道”的判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城双线作战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2025年新能源补贴退坡进入动态调整阶段,财政补贴从大众普惠转向精准覆盖,市场竞争将更依赖产品力与渠道效率。直营模式的高成本是绕不开的难题,门店扩张、人员培训、数字化建设均需巨额投入,若转化率不及预期,将直接影响现金流健康。
理想汽车早年的教训可是历历在目,盲目快速扩张直营店导致运营成本高企,最终仍逃不过关店瘦身的结局。如今长城计划年底将魏牌直营店扩至600家,若未能同步提升单店盈利能力,完全可能重蹈覆辙。此外,双轨模式对管理协同的要求极高,直营与经销的价格平衡、用户数据打通等问题,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渠道冲突。如何权衡其中的微妙平衡,老魏需要好好考虑一番!
车叔总结
从双品牌同店到分轨运营,长城的渠道调整说到底是一场关于精准匹配的战略实践 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布局,既体现了对市场规律的尊重,也展现了传统车企转型的灵活性。但机遇与挑战始终并存,在2025年补贴退坡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长城能否让直营渠道与经销网络的形成合力,将直接决定其高端化战略的成败。而这场渠道重构的成效,或许要到明年销量数据中才能真正揭晓答案。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