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要问谁是2025年的“顶流”车企,那一定当属小米汽车。
一方面来看,造车三年的小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态势非常恐怖,“1小时售出28万辆”的爆单数据,在整个汽车行业都闻所未闻;另一方面来看,它也面临着巨大的舆论争议,特别是今年发生的几起严重的车祸事故,更是引发了全网质疑。
最近最火的事件无疑就是成都小米SU7车祸事故,一辆小米汽车在行驶中超速失控,先与绿化带发生碰撞,最终翻滚至对向车道并起火。而根据流传出的视频可见,多名路人奋力救援,却始终无法打开车门,导致车内人员惨死。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距离小米SU7成都事故才几天时间,武汉又有一辆小米SU7失控撞倒护栏。从网上流传的图片来看,这辆SU7的左前轮车轴已经断裂,而车轮脱落崩飞在10米开外,同时车身左侧有大面积刮擦痕迹。
可以说,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故,已经加剧了公众对于小米汽车安全性的质疑。
首先,是隐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这其实算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因为它一直都有很大的争议,相比起传统门把手,隐藏门把手在发生碰撞时很有可能致使电路失效或车门变形,导致车辆无法执行解锁指令。尽管这样,小米也曾宣称SU7在检测到碰撞信号后会“自动整车解锁”,车门外把手可以正常开启,但事实证明,这一说法与事故现场情况有鲜明对比,毕竟这辆出事的小米SU7是真的打不开车门。
其次,是小米的“车轮魔咒”。要知道,在武汉小米SU7事故之前,安徽亳州一辆小米SU7 Ultra 在行驶中出现过右前轮毂突然脱落的事情,另外再往前追溯,淮安盱眙一辆小米SU7在乡村公路行驶时,也发生了右后悬架摆臂断裂、空气弹簧滑出的现象。
若说一起事故可能是偶然现象,但几起事故都有涉及车轮或悬架系统关键部件断裂,这就不得不让人质疑质量问题了。此前,小米官方均将原因归为“外力撞击”,但武汉事故中车辆失控原因尚未明确。若排除极端外力,频繁的车轮结构失效,其实也暗示着其设计、或是制造环节存在隐患。毕竟新能源汽车加速快、静音性强,但对悬架系统的强度要求更高,如果这方面的技术以及材质不到位,那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除此之外,是小米“沉默”让大家心寒。不得不承认,任何车企都无法完全杜绝汽车事故,但出事之后的态度决却可以很大程度代表着品牌的公信力。而小米在成都事故发生后的72小时内,官方始终保持沉默,无疑让这场事故的舆论危机更上一层楼,同时整个汽车品牌和创始人的口碑都在“坍塌”。
说到底,还是因为小米汽车的噱头大于实质。由于长期依赖“参数堆料”和“大字吹牛、小字免责”等策略,使得小米在发生安全事故后,立马就遭遇到了更强烈的舆论反弹。只能说,手机不比汽车,安全问题一定是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而车轮断了,门打不开,也正冲击着消费者对小米最基本的安全信任。
写在最后
细数下来,今年小米发生的事故确实不少,甚至还有两起出现人命的车祸,这不得不让大家重新审视起这个“跨行造车”的企业。但不管怎么说,小米已经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而面对着这多起事故的质疑,小米汽车都需要给消费者一个更透明的交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