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最贵的奇瑞来了。
10月19日,纵横G700正式上市。新车定位硬派越野SUV,官方指导价为32.99万—41.49万元,叠加置换现金补贴后起售价30.49万元。
与预售相比,价格下调2万元,若叠加置换补贴,最多相当于便宜了4.5万元。但从网上的评论看,仍有不少人对这一价格“不买账”。
从定位和产品力上看,纵横G700采用非承载式车身,标配前后双叉臂悬架与2.0T发动机+双电机四驱,中高配上到空气悬架与华为ADS 4等高阶配置。这种“硬派越野+豪华配置”的组合,放在30万元级市场并不突兀。
当然,作为当前奇瑞起售价最高的乘用车,G700受到质疑也在情理之中。它更像是一把“开山斧”,希望凭技术与产品力,为奇瑞打开一条向上的新路径。
公平合理的定价,为什么还在唱衰?
尽管上市价较预售下调、权益叠加后力度也不小,但关于“贵不贵”的争议依旧。核心原因在于不少人把G700当作城市SUV去比较,从而得出“定价过高”的结论。
事实上,纵横G700是定位硬派越野的中大型SUV。
5198×2050×1956mm的车身、2870mm轴距,与坦克500、方程豹豹8的体量旗鼓相当。重点是,它是真能越野的。
非承载式车身、前后双叉臂悬架、三把差速锁与电混四驱,综合输出功率665kW、零百加速最快4.6秒,这套“硬核底子”远非普通城市SUV可比。更何况在新车正式亮相之前,赛车版的捷途纵横G700就已经在环塔拉力赛上披荆斩棘了。
更通俗一些讲,捷途纵横G700生来就是为“玩家”准备的产品。只不过过于全面的高规格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G700“纯粹”的标签。
进一步看,中高配车型还配备了空气悬架+CDC等舒适与通过性兼顾的高成本配置,再叠加华为ADS 4等高阶智驾,意味着它既能越野,也能在城市通勤中展现豪华与便利。这些都是价格构成的实打实支撑。
放到正确的竞品坐标系里衡量,G700并不离谱。
长城坦克500 Hi4-T、方程豹豹8等国产硬派越野的起售价均在30万元以上;而去年回归国产的一汽丰田普拉多更是超过40万元。
对比下来,纵横G700用“普拉多入门价”的预算,给出“三把锁+空悬CDC+华为ADS”的越野与豪华“双套餐”,性价比已经明显优于合资硬派,在国产同类中也属合理区间。
捷途纵横G700,吃了“太新”的亏
从市场维度看,G700的产品价值在当前绝无仅有,甚至可以说是第一个解决了“硬派越野不够舒适豪华,豪华SUV不够硬派”的车型。更何况对比相同尺寸的国产越野车,它的定价也并无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也需要理解,潜在消费者的担忧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作为奇瑞冲击高端的“探路者”,三道关键考题也是捷途纵横和“大奇瑞”都需要考虑的。
第一道题,是人们对于奇瑞认知的“惯性”。
捷途纵横G700的定价突破了奇瑞集团乘用车领域的天花板,是目前奇瑞集团在售的乘用车当中,唯一一款起售价在30万元以上的车型。
无论是奇瑞还是捷途,其成功离不开亲民价位与性价比这两大定位。因此,不少人在还不清楚产品定位的情况下,会根据此前的印象,对G700有一个更低的价格预期,这也是为何从预售价公布开始,对于这款车的价格争议便不断。
第二道题,建立越野领域的口碑,还需要时间。
越野品类虽然更看硬实力,对品牌力要求相对较低,但证明“硬实力”依旧需要时间来沉淀。不少传奇越野产品都是在全球恶劣环境中建立起了“开不坏”的传奇,部分产品甚至还经过实战洗礼。作为越野领域的新兵,再强悍的数据,在越野玩家眼中也需要更多时间来证明真本事。
好在,纵横已在节奏上有所布局。在上市权益中,纵横就为用户提供了限时首任非营运整车终身质保,增强用户对于品质的信心;在赛事层面,G700在今年的环塔拉力赛拿下多个赛段冠军,为“硬实力”刷了第一波成绩。
第三道题,在宣传上,需要有所取舍。
从不少网友的评论能看出,很多人对于纵横以及G700的了解并不多,其硬派越野地位尚未得到广泛认知;但对于这款车的“水中航行”功能,传播倒是很广泛。
事实上,具备航行能力的,是预订价高达70万元的G700“至尊航行版”,这款车配备了航行推进器,可令车辆在水中行驶,最大航速4.5节、航行时间40分钟,比仰望U8的应急浮水功能还要更“硬核”。
“能当船开的车”的确极具传播性,也成功抬高了品牌的技术形象。但它也是把“双刃剑”。毕竟,该版本70万元的售价和主力车型30万-40万元的售价区间,存在巨大的真空期。而真正有能力消费70万元车型的用户,又是少之又少。
因此,如果想让捷途纵横G700在市场上真正做到一炮而红,借助“水中航行”功能的热度,同时也让用户了解到标准版车型的能力、价格区间才关键。
写在最后:
回到最初的问题——纵横G700贵不贵?
把它放在正确的位置来看,答案并不复杂。以非承载式车身、三把锁、空悬CDC、电混四驱与高阶智驾为代表的硬核配置,配合中大型SUV的体量,30万—40万元的价格带并不夸张,争议更多来自对产品定位的误读。
更为关键的问题,则是纵横G700是否具备冲高的能力。选择硬派越野作为突破口,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这是一个更看重技术与真本事的赛道,品牌实力尚在建设阶段的自主品牌也有机会。但向上之路从来不是“堆料即高端”,它需要品牌认知的重塑、用户口碑的长期建设。
当“纵横”真的在更多真实场景中“纵横”之时,今天的价格争议,也自然会散去。产品、口碑与品牌形象并线发展,才是奇瑞向上突破的关键。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