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025年9月26日,理想i6上市即交付。
这是理想汽车打出的品牌史上最重要的一张牌。
理想i6比最初的理想ONE重要,彼时理想汽车还是光脚的,天不怕地不怕;
理想i6比随后的理想L系列重要,后者只需要延续“家”概念,做出最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设计即可。
而理想i6是理想汽车纯电战略几番试错之后的“终极”产品。
这个市场不会给年轻的理想汽车太多机会,理想i6颇有几分毕其功于一役的意思。
理想i6不仅创下品牌史上最耀眼的首销纪录。10月1日理想官宣,i6的2025年产能已全部售罄。
如今,我们该如何去定义理想i6的成功呢?其实,还真不能按照传统认知去理解。
01
i6订单爆了,截至10月中旬,累计订单近7万辆。
事实上,要问这一切得来的原因,从传统逻辑去考虑,一定会以产品为中心发散性地去捕捉相关信息。
比如,i6锁定的是20-30万元主流纯电SUV市场,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竞争最激烈、也是容量最大的细分市场。
而这,MEGA和i8都不具备。
面对竞品的强势,在配置上,i6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智驾、800V平台、双腔空悬架,并将实际起售价拉至23.98万元,明显低于特斯拉Model Y(26.35万起)和小米YU7(25.35万起)。
更为重要的是,i6吸取了i8上市时的教训,直接配置凝练为一个,价格一步到位。
又如,截至9月底,理想汽车已上线超过3300座超充站和超过18000根超充桩。
其中,超过1000座高速超充站覆盖全国最繁忙的“九纵九横”高速公路核心路段,平均间隔150公里。
城市超充站总数突破2200座,总覆盖城市数量达到267个。
可以肯定地说,不管是不是理想汽车的车主,只要感受过理想5C充电能力的人, 都认可“它真的和加油没有明显差异”这一说法。
过去3年,理想为纯电在技术突破和设施完善两个领域做出的努力,在理想i6这款新车上,得到了最真切的体现。
然而,我们知道,如果仅仅是产品和服务,不足以迅速将i6推向市场高位。
因为,既然大家都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不可能在相同价格区间内,谁对谁形成绝对性的价值碾压。
i6的产品价值在细分市场内做到了“稀缺性”已经弥足珍贵。
但真正独一无二的存在,是理想汽车用i6为先锋,完成了品牌的重新定位,这份成功目前至少在新势力圈内,绝无仅有。
02
话说今年5月,改款MEGA Home 交付上量。
一个有意思的用户数据引起了理想的注意。
MEGA Home,这款长度5米3、为家庭场景而生的MPV,单身用户比例竟然达到了惊人的30%。
无独有偶,理想L6积累的交付数据则显示,作为理想“最小”的车,它的用户群体不只是设计层面的三口之家,而是有大量个人用户与无孩年轻夫妻。
这一刻,可以说理想的聪慧,也可以说理想的敏锐,还可以说理想的“不矫情”发挥了重要意义。
今年7月底,理想宣布进行品牌升级,将“高品质私有空间”作为新的品牌主张。
但是,理想对之前“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的品牌主张并不否认。
于是,在i6的产品宣传中,车主形象从三世同堂转变为单身精英或情侣;后排乘坐对象从人类幼崽变为宠物伴侣。
于是,理想签约25岁的易烊千玺作为品牌代言人。
在易烊千玺多元化粉丝构成和极高流量号召力的加持下,i6成功实现了品牌形象的刷新和用户群体的拓展。
于是,i6精巧地完成了“家庭化”设计语言与年轻化配置之间找寻交集的任务。
比如,考虑到年轻人的户外玩乐需求,i6提供原厂拖挂套装和拖挂资质,和YAKIMA 联合定制官方自行车托架。
但i6的轴距达3米,有着3.3米超大车内纵向可用空间。i6容不下吐槽,它仍然是那个“移动的家”。
同时,i6标配前备箱,可以容纳一个背包及一个标准尺寸登机箱。而这,对于家也好,玩乐也罢,都契合。
所以,i6的爆款,标志着理想品牌转型进入新阶段。将“高品质私有空间”作为新的品牌主张,但它只是不固守“家庭用车”单一标签才是真实的存在。
众所周知,理想配得上开辟增程大六座市场“第一人”的称号。
然而,仅仅三年时间,就迎来了全行业“团建”。理想L8、L9面临的竞品数量在2024-2025年间增长了300%。
所以,理想的转型,是向着“增程+纯电”双线作战的技术路线的转型;
理想的转型,是从一家汽车汽车制造实体到智能生态构建者的转型;
理想的转型,是因市场变化,因势利导,品牌定义多元化的转型。
而i6则是三重转型之下的集大成者。它真的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去定义。
03
目前来看,i6并非前程无忧。或许,至少存在两个短期矛盾。
其一是i6的产能问题,其二是i6与L6的买谁问题。
先看产能。
目前,i6面临的产能危机,主要源于两个关键因素:电池生产线良率问题和工厂总产能限制。
i6搭载的800V高压电池系统成为关键制约因素。新投产的电池生产线良率为92%,行业一般为95%,虽差距微小,却直接拖慢整车产能释放速度。
面对交付课题,理想的基操当然是一点没少。
在技术层面,加快电池生产线良率提升,目标在2025年四季度将良率提升至95%以上。
在生产调度上,实施“i6优先”的生产策略,将常州工厂的产能向i6倾斜,暂时减缓i8的生产节奏。
在市场层面,理想在9月30日紧急推出“跨年购置税兜底方案”。
这一政策有效缓解了因交付延迟可能导致的大规模退单风险,为产能爬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然而,除了上述基操之外,真正的功夫在“诗外”。
9月22日,CEO李想发文称:“看到大家都在讨论理想i6的体验超预期,很多朋友就来问我关于理想i7的情况。
我统一回复一下:没有‘理想 i7’这个车型,请大家不要等了。感谢支持!”
理想汽车虽然年轻,但看世事却尽显“通透”。
理想果断砍掉似乎是理所当然的i7车型,将资源聚焦i6和i8,既避免重复L系列“多车同发导致关注度分散”的失误,也让内外部在短期内都集中于新车i6,无论是内部产能还是市场决策意向。
再谈选择纠结。
不可否认,i6在产品力上造成用户对自家增程车型L6的“选择纠结”。
这种定价策略虽然有助于抢占市场,但不可避免地会对理想毛利率相对更高的增程产品线带来压力。
事实上,在i6上市前,由于市场竞争加剧,L6月销量已从2万+进入到1万出头。
理想的果决再一次得到印证。
与其将20-30万市场让给外部竞争对手,不如由纯电产品线协防。
所以,对于短期内,i6可能分流L6部分潜在用户的注意力,但并不是什么问题,“肉都在锅里”,无妨。
本质上讲,i6在这一时期内承担着“以空间换时间”的使命。
理想的现金储备(截至2025年二季度为1035亿元)足够
即可。
更重要的是,20-30万新能源市场是整个汽车行业的主战场,只有守住这个主阵地,才有资格进入淘汰赛。
理想正在做的事,紧紧抓住了主要矛盾,坦然接受“因大而失小”的结果。
所以,如果非要去定义理想i6的成功,它的价值绝非简单的上量。
它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理想汽车的经营韧性,战略定力。
理想i6当然是理想汽车实现纯电战略的关键落子,但它更是理想汽车穿越产业周期的一个重要支点。就是那种足以撬动未来的支点。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