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10月23日,比亚迪2026款秦L DM-i正式上市,推出128KM进取型与128KM领先型两款配置,官方指导价9.68万元至10.68万元。在11月30日前完成购车开票的用户,还可享受4000元限时置换补贴,实际入手价下探至9.28万元至10.28万元区间。

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年度改款。从产品力的全面跃升,到价格体系的持续下探,2026款秦L DM-i的推出,标志着插电混动中级轿车的竞争,已从“配置堆砌”迈入“技术策略”与“用户体验”并重的新阶段。
2026款秦L DM-i最引人关注的,是其全面强化的续航与油耗表现。新车起步即配备128公里纯电续航,相比此前80公里版本提升显著。对于绝大多数城市用户而言,这意味着“一周一充”成为现实,日常通勤可完全依托纯电驱动,用车成本甚至低于公共交通。

而在满油满电状态下,其综合续航最高达到2148公里。这一数字不仅彻底打消了用户对里程的焦虑,更重塑了“一箱油”的使用场景——跨省长途、节假日返乡,无需中途补能,也规避了服务区排队加油的窘境。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油耗表现。作为一款纯电续航达128公里的中级轿车,2026款秦L DM-i的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仅为2.79L,将中级轿车正式带入“油耗2时代”。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技术成果并非仅面向新车用户。老款80公里版本用户通过OTA升级,油耗可进一步降至2.6L,创下全球同级别新低。
这背后,是比亚迪在混动技术路径上持续进化的体现。从硬件效率的极致压榨,转向“软硬件协同策略”的深度优化,标志着插混技术竞争进入新维度。

2026款秦L DM-i全系搭载“天神之眼C-辅助驾驶三目版(DiPilot 100)”,实现了在10万元级别车型上提供高快领航(HNOA)、智能泊车等传统高端车型才具备的辅助驾驶功能。
该系统不仅支持自主上下匝道、智慧礼让大车、拨杆变道等高阶行车辅助,还覆盖超过300种泊车场景。无论是极窄车位、无划线空间,还是偏置泊入,系统均可实现一键操作。比亚迪更承诺对智能泊车过程中的安全与损失“全面兜底”,这在行业内尚属首例。

此外,新车搭载的DiLink 100智能座舱,进一步强化了手车互联与娱乐生态。无麦K歌、成语接龙、导航流转、音乐接续等功能,将座舱从驾驶空间延伸为“移动数字生活舱”。全场景智能语音、可穿戴设备NFC钥匙、原厂ETC等配置的全系标配,也体现出比亚迪在“科技平权”上的坚决推进。
2026款秦L DM-i新增“未央灰”车色,清透中带有一抹天青釉色,随光而变,进一步丰富了外观选择。内饰则延续“山水画境座舱”理念,将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融合,打造出兼具文化底蕴与实用功能的驾乘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新车全系换装“集成式豪华电子怀挡”。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与安全性,也为中控区域腾出更多储物空间,体现出对用户日常使用场景的细致考量。

2026款秦L DM-i所搭载的第五代DM技术,并非单纯依靠硬件升级实现能效突破。比亚迪方面透露,其技术进化已进入“策略比拼时代”。
具体来看,策略竞争围绕三大核心展开:一是数据量。截至目前,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车型累计销量已突破150万辆,月均产生28亿公里行驶数据,覆盖超180万种工况;二是AI大模型,比亚迪自主研发了发动机与三电系统的AI模型,实现对不同工况的精准响应;三是场景覆盖的精细化,每个工况都通过AI模型制定最优省油策略。
这种以数据驱动、AI赋能的技術路径,不仅让新车效能持续提升,也让老用户通过OTA获得实质性的技术红利,形成了“买车不过时”的用户价值闭环。

自2024年5月上市以来,秦L DM-i迅速成为中级轿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完成了从“工业奇迹”到“销量奇迹”的转变。其成功并非偶然。
在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攀升的今天,纯电车型仍受限于补能效率与冬季性能,而传统混动车型则在纯电体验与智能化方面存在短板。秦L DM-i精准切入这一市场空档,以“日常纯电、长途混动”的产品逻辑,解决了用户“既想要纯电体验,又不想有里程焦虑”的核心痛点。
另一方面,比亚迪通过规模化与供应链整合能力,将长续航插混中级轿车的入门价格拉至9万元级别,打破了合资品牌在燃油车时代建立的价格壁垒。这不仅是对市场格局的重塑,更是对中国家庭用车需求的深刻回应。
2026款秦L DM-i的上市,不仅是产品矩阵的更新,更是比亚迪在插混技术、智能平权与用户价值三个维度上的再次进阶。它以“可进化”的技术架构、“可感知”的智能体验、“可触及”的亲民价格,重新定义了中级轿车的价值标准。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唯有真正理解用户、掌握核心技术、并愿意将技术红利回馈消费者的企业,才能持续引领趋势。2026款秦L DM-i,正是这一理念下的最新注脚。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