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車言道讯】“1月同比下滑45.78%,2月同比下滑0.12%,3月同比下滑2.25%,4月同比下滑34.67%,5月同比下滑28.34%”。1-8月,广汽传祺累计销量同比下滑接近 20%。9月过后,其累计销量为23.3 万辆,同比下降幅度收窄至15.84%。与2017-2018年巅峰时期的年销53.5万辆相比,如今的传祺在历经换帅风波之后,虽然颓势减缓但是却已跌入谷底。如果拉开距离观察,广汽传祺进入如此颓势也并非一朝一夕。

冯兴亚治下传祺陷困局,閤先庆接棒后破局方向成疑
冯兴亚在2017年至2025年5月兼任广汽传祺董事长期间,品牌陷入多重困境:销量从巅峰时的年销53.5万辆大幅滑落,至2025年1-4月同比暴跌23.8%。新能源转型严重滞后,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仅3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品牌定位模糊,质量管控存在漏洞,智能化布局反复不定,导致市场竞争力持续下降。
2025年5月,閤先庆接任广汽传祺董事长后,其管理与营销方向引发市场质疑。未明确理清传祺与埃安、昊铂的定位边界,可能导致内部资源消耗;技术上同时推进与华为合作及自研系统,恐分散研发资源;面对新能源与MPV车型销量低迷,未出台针对性解决方案,现有策略缺乏破局魄力,难以快速扭转困局,传祺新能源“水土不服”的现状恐亦难改善。
新能源转型严重滞后:技术迭代与市场响应双失速
虽然广汽传祺在混动技术领域早有布局,并且发布了全栈自研的超级混动技术,但是整体新能源车型布局和推广上,传祺新能源车型推出周期较行业平均水平延迟2-3年,目前仅布局3款纯电/插混车型,远低于比亚迪(12款)、吉利(9款)的矩阵规模。技术路线仍停留在P1+P3架构的上一代混动系统。相比之下,比亚迪已全面切换至第四代DM-i/DM-p双平台战略,吉利雷神电混8848系统实现44.26%热效率突破。

其2025年重点推出的插混SUV"向往S7",在搭载1.5T混动专用发动机+2挡DHT技术的情况下,首月销量仅2,977辆,不足同期上市的比亚迪唐L(1.2万辆)的1/4。且作为最具竞争力的车型,S7在上市之初就面临着价格带重叠(与比亚迪唐L DM-i(17.98-21.98万元)、吉利星越L Hi·P(16.88-20.88万元)直接竞争);配置劣势:未搭载800V高压平台,充电功率仅72kW(竞品普遍120kW+);智能化滞后:ADiGO 5.0系统仅支持L2级辅助驾驶,较小鹏XNGP、华为ADS 3.0落后一代等问题。
整体市场渗透率低迷:

低端市场失守:GS4 EV等入门车型因NEDC续航仅420km(竞品普遍500km+)逐渐边缘化
高端市场乏力:M8宗师版新能源版售价32.98万元,但未配备空气悬架、CDC等高端配置,与腾势D9、岚图梦想家形成代差。

区域市场失衡:在限牌城市(上海/深圳)销量占比不足15%,而比亚迪在该区域占比达38%
品牌战略混乱:定位断层引发价值认知危机

广汽传祺当前的产品矩阵正深陷"哑铃型"结构失衡的困境:在经济型市场,尽管GS4系列(7.98-13.18万元)以42%的销量占比稳坐销量头把交椅,但其采用的燃油车平台改造而来的GEP 2.0电动架构却难掩技术短板,NEDC续航里程仅420km,与竞品车型平均510km的续航表现相比差距显著;而在高端市场,M8宗师版新能源(28.98-34.98万元)虽搭载了先进的星灵电子架构,却因缺失空气悬架与CDC动态悬架等关键配置,在与同价位腾势D9(33.98万元起)的正面交锋中明显落于下风,配置差距形成难以逾越的代际鸿沟;尤为令人担忧的是,15-25万元这一主流消费区间竟出现市场真空,仅靠影豹混动版(14.88万元)这一款孤军奋战的车型苦苦支撑,且月均销量不足800辆的惨淡数据,更凸显了其在该细分市场的无力与边缘化态势。

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仅14%消费者能准确说出传祺的核心技术,该数据在比亚迪用户中达73%。综上所述:相比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吉利的雷神电混8848等技术IP,传祺缺乏具有行业辨识度的技术品牌,其夸克电驱、弹匣电池等概念未能形成市场认知。
营销体系陈旧:数字化运营能力严重滞后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其销售网络中传统4S店模式占比仍高达83%,与造车新势力形成鲜明对比。蔚来、理想等品牌通过“直营店+体验中心+交付中心”的复合模式,已实现对92%的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覆盖,单店月均客流量达1200人次,是传祺4S店(480人次)的2.5倍。更严峻的是,传祺在新能源消费主力城市如杭州、成都的渠道密度仅为小鹏汽车的1/3,导致到店客户流失率高达37%。

数字化渠道建设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传祺的被动局面。数据显示,2024年传祺官方APP月活跃用户仅68万,不足比亚迪的1/6;线上渠道贡献率仅11%,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8%。在直播电商领域,传祺尚未建立品牌自播体系,抖音旗舰店GMV占比不足0.3%,而吉利星瑞通过“工厂直播+区域团购”模式实现单月订单破万。此外,企业微信社群覆盖率仅19%,用户复购率较行业标杆低22个百分点,私域流量运营明显薄弱。
受制于财务压力,传祺2024年市场推广费用同比缩减18%至9.7亿元,直接导致品牌声量与用户触达能力急剧下滑。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其社交媒体声量指数(SVI)同比下降41%,微博话题阅读量较峰值减少2.3亿次;抖音平台内容播放量同比暴跌58%,KOL合作数量减少63%。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暂停信息流广告投放后,传祺线索成本上升34%,有效线索转化率跌至1.2%,不足行业平均水平(2.7%)的一半。
媒介资源错配问题同样突出。传祺将78%的预算投向传统电视与户外广告,数字化投放占比仅22%,远低于行业58%的平均水平。内容生产端,月均产出短视频仅120条,不足长安汽车的1/5,且用户生成内容(UGC)占比不足8%。在事件营销层面,传祺全年未策划任何现象级传播活动,反观长城汽车通过“坦克300沙漠挑战赛”实现12亿次曝光,形成强烈反差。
核心部件频发质量问题,用户信任持续流失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质量也成为了广汽传祺的又一短板。传祺GS4换代车型的质量问题已成为其市场声誉的“定时炸弹”。据某质网2024年投诉数据显示,该车型变速箱顿挫问题投诉率高达3.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0.8%,用户反馈“低速行驶时顿挫感强烈,影响驾驶体验”。与此同时,车机系统稳定性问题同样突出,月均死机频率达2.7次,而竞品车型平均仅0.5次,用户抱怨“导航卡顿、语音控制失灵频发,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传祺整体质量投诉量已跃居自主品牌前列。2024年某质网年度投诉榜单中,传祺以1,243宗投诉位列第四,其中动力系统投诉占比达58%,涉及发动机异响、变速箱故障、电动系统故障等多类核心问题。例如,某车主投诉称“购车仅3个月,变速箱换挡顿挫且伴随异响,4S店多次维修未解决”,此类案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共鸣,进一步加剧了品牌信任危机。

与产品质量同村的是供应链管理缺陷,传祺供应链体系的脆弱性在2024年集中暴露。数据显示,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集中度过高,前五大供应商占比达71%,远高于行业普遍的50%-60%安全阈值。这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模式,导致传祺在2024年全球芯片短缺危机中首当其冲。据内部文件披露,因芯片供应中断,传祺全年交付延迟车辆达3.2万辆,占年度销量的19%,直接经济损失超5亿元。
具体案例中,某关键ECU(电子控制单元)供应商因产能不足,导致传祺多款车型生产线停摆长达2周,部分4S店出现“无车可交”的尴尬局面。更值得关注的是,供应链单一化还引发了质量连带风险。例如,某变速箱供应商因技术迭代滞后,导致传祺GS4换代车型出现大规模顿挫问题,而传祺因缺乏替代方案,被迫延长问题车型的生产周期,进一步恶化了市场口碑。

車言有道:广汽传祺如今深陷销量持续下滑、新能源转型滞后、市场定位混乱与质量供应链危机的多重困境,从巅峰年销53.5万辆到如今跌入谷底,品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新能源车型布局迟缓、技术迭代失速,市场渗透率远低于行业平均,且在主流消费区间出现市场真空,高端与低端市场均缺乏竞争力。同时,质量管控失守、供应链管理缺陷进一步侵蚀用户信任,而营销体系陈旧、数字化运营滞后则限制了品牌声量与用户触达能力。
要实现翻转,传祺需从技术、产品、营销、质量四方面突围,唯有如此,传祺方能重获市场信任,逐步走出谷底,实现品牌复兴,当然,领军挂帅的头领也尤为重要!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