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九号品牌微电影《记忆奇旅2:最后上传》正在热映,影片上映12小时内,全平台播放量即破1亿次,远超第一部《记忆奇旅》播放量记录,并成为爱奇艺历史首支科幻榜排名第2的科幻微电影。
这部由九号品牌全球代言人易烊千玺主演的科幻短片,不仅延续了“科技×情感”的叙事风格,更借助影像载体,描绘出一幅未来出行的图景。

影片中出现的“凌波胶囊舱”“九号微电影概念车”,前者是点对点高效出行的理念具象化、后者则找到了驾驶自由感与安全需求的平衡点。
现实中,九号公司也通过自研的短途交通全域操作系统凌波OS(NimbleOS),不断拉近未来与现实的距离。同时,凌波OS的出现,也预示着九号对行业发展的思考已超越单一产品功能,转向通过统一系统架构来支撑多元化出行体验的生态能力。
现实应答想象:凌波OS重构两轮智能逻辑
长期以来,电动车行业的智能化进程主要集中在“功能叠加”:语音交互、App解锁、远程控制等特性不断出现,却未能在底层逻辑上实现真正的融合。各功能模块由不同供应商开发,接口标准不一,最终形成“能用但不协同”的碎片化体验。

就像一辆车装了不同品牌的零件——方向盘说的是“德语”,电机说的是“英语”,电池说的是“法语”,它们各自能正常工作,却听不懂彼此的话。结果就是,整车能跑,但总显得“不太默契”。
凌波OS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结构性问题而生。它以操作系统为核心,打通仪表、电机控制、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身控制、ABS制动等多个核心模块,构建出统一的底层架构,使整车具备“自感知”“自协调”的能力。系统不再是硬件的附属,而成为驱动整车智能进化的“核心中枢”。
出行的下一个阶段:当系统学会“主动适配”
打通底层后,接下来就是解决“用户需求”的实际问题,为此,凌波OS采用“云—边—端”协同架构。云端是计算与学习的“大脑”,边缘层负责实时数据处理,终端承担人机交互。三者之间的高频联动,使系统不仅能响应指令,还能基于数据演化。

更形象地理解这种能力,现实中,无论是骑电动车、摩托车还是驾驶汽车,用户都需要对各个子部件进行主动调节以适应自身的需求,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在驾校里,教练总会强调:”上车要调座椅、调后视镜。”因为在本质上,这些都是独立的硬件,座椅在座舱内,属于乘坐系统,后视镜在车外,属于辅助观察环境的视觉工具。
近两年,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加深,智能座舱中已经开始出现很多“自适应”科技,比如通过车内摄像头捕捉驾驶员位置实时调整HUD位置,通过指纹、面容识别自动切换不同驾驶员习惯设置等等。随着凌波OS的加入,可以想象未来的短交通出行工具,也可以实现类似的能力。
最终,将有望实现像微电影里面一样的“自适应能力”,“杨先生”坐进“凌波胶囊舱”、骑上“九号微电影概念车”,都无需做其他调整,他只需要选择目的地或者拧动油门,剩下的都交给车辆,而承接协调各个硬件共同完成出行旅程的“幕后管家”正是凌波OS。
让出行工具更懂你:从科技制造到体验理解
当出行工具具备了“自我感知”“自我协调”“自我学习”的能力,它所代表的不再只是科技的进步,更是一种体验逻辑的转变。九号通过凌波OS,把智能从“功能叠加”提升为“系统理解”,让出行工具不再只是被动响应指令的机器,而成为能理解用户、适配情绪的“伙伴”。

未来的短途交通不只是代步工具,而是连接人、场景与情绪的智慧节点。它能够感知你的状态、预判你的需求、延展你的感受,让科技在“效率”之外,重新回归“感知力”与“人性化”的本源。
正如《记忆奇旅2》中所呈现的那样:真正的出行自由,不在于速度多快,而在于工具是否懂你。九号所描绘的未来,不是被技术主导的冷冰世界,而是人与科技相互理解、共生共感的出行时代。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