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前不久,北汽蓝谷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透过几组微妙的数据,再一次让人看到了这家老牌国企在新能源转型征途上的艰难突破。
根据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8.67亿元,同比下降3.45%。从全年看,前九个月累计营收153.84亿元,同比增长56.69%,呈现出一种“整体向上、阶段波动”的趋势,也就是单季增长出现放缓、营收持续增长。
但除收入外,真正为财报添彩的实际是那1.8%的毛利率。这个数字得来不易,意味着连续多年处于成本高压下的北汽蓝谷终于在毛利层面实现了“由负转正”,也意味着北汽蓝谷迎来了转型道路上的第一个关键节点。

业内分析认为,此次北汽蓝谷毛利率转正背后,是成本控制、供应链效率与产品结构调整的综合结果。“这是一种结构性的信号”,有行业人士指出,北汽蓝谷的经营质量正在逐步改善,从量的增长开始迈向质的提升。
双品牌战略务实,赋能蓝谷增长韧性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北汽蓝谷其核心子公司北汽新能源通过强化技术研发能力、优化产品结构、调整营销策略等方式,逐渐摆脱了此前的低迷状态。
而且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中可以清楚看到,这种“向好”的变化并非短期反弹,而是层层递进的。拿今年1-9月销售数据来举例,北汽新能源卖出111501台车,同比增幅超过64%。

这种韧性还在持续赋能北汽蓝谷。在10月28日举行的极狐阿尔法T5发布会上,北汽蓝谷董事长张国富透露了公司最新的销量数据:本月,北汽新能源销量首次站上3万大关,8月到10月,基本在以月增1万辆的节奏稳步增长。
张国富说,之前北汽新能源从月销1万销量到2万销量需要一年时间,但现在只需要一个月。
这一变化背后,某种程度上要得益于北汽蓝谷持续推进的“双品牌战略”,极狐与享界两大品牌各司其职,共同构筑起差异化的产品矩阵。
其中,极狐作为规模上量的主力军,目前聚焦15万级及以下的主流细分市场。
去年8月正式推出的享界系列,则将目光锁定在BBA长期统治的高端旗舰市场,凭借与华为的深度合作,试图在30万以上的高端新能源赛道中撕开一道口子。

这种“高低双线”的产品布局,至少从战略上是清晰的,但若要在财务层面有所体现,进一步提升高利率的稳定增长,改善利润水平,还需保证“高端车型拉毛利、主流车型降成本”这一核心动作实施到位。
然而目前来看,北汽蓝谷还无法真正借此与财务层面形成联动效应。
享界、极狐谜题待解,增量背后不乏隐忧
我们注意到,北汽蓝谷的三季度财报不光有“亮色”,也有暗淡的一面。因为除走高的收入和转正的毛利之外,利润方面公司仍是亏损状态,达到11.18亿元,前三季度累计亏损则达到34.26亿元。
尽管同比已经有所收窄,但对北汽蓝谷而言仍称不上乐观。
主要原因在于,享界在三季度“泄劲儿”了。根据公开数据,自从6月份交付突破4000辆之后,享界销量便持续下跌,7月到9月之间在鸿蒙智行体系中基本垫底。
尤其9月份,享界S9的销量甚至不及售价两倍于它的尊界S800,同时9月中旬上市的享界S9T这一旅行版车型当月销量仅一千多台。

作为售价30多万的高端产品,享界的核心财务价值应该是“利润贡献者”,此前有行业人士认为,享界S9的单车毛利率不会低于20%,如果在北汽新能源中的销量占比有所提升,将对整体毛利起到较强的拉动作用,然而现实并未按照预料的发展。
相较于享界,极狐品牌如今已成功进阶为北汽蓝谷的销量担当。
其中最大的功臣莫过于主打A0级纯电小车市场的极狐T1,该车销售首个月份,销量稳超1万,相比于极狐阿尔法T、以及极狐阿尔法S等车型可以说断崖式领先。
此前有观点认为极狐应该果断放弃中高端的路线,转化为更亲民的平价形象才更有机会夯实基本盘,如今极狐T1的成功恰好印证了这一观点。
目前看来,极狐确实有这样的打算。
近期新增了增程版本的全新阿尔法T5刚刚上市,售价10.98万元起,极狐希望凭借元境智行和神擎动力等极致技术,打造出继极狐T1之外的又一爆款。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代阿尔法T5销量平平,如何通过这一代产品强势扭转用户认知,并不是太容易的事。

此外,靠低价车冲规模的产品策略也存在隐忧,由于走量车型售价不高难以对利润形成长期支撑,如果受供应链价格波动影响,那么将进一步加剧“卖的越多,亏得越狠”的财务窘境。
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盈利难点要从根上找
对北汽蓝谷来说,如果想要卸下34.26亿元累计亏损的“重担”,还需重新理解享界与极狐的定位问题。
从目标回溯,享界品牌的当务之急是提升销量。客观来看,享界品牌运营一年多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爆款车型,从享界S9纯电到享界S9增程,再到享界S9T,过于单纯的产品组合并未取得一炮而红的效果,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矛盾在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往往会“以点否面”。
也就是说,当享界S9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在消费者心中就会泛化为对整个品牌实力、产品力的否定,进而影响对其他车型的信任度,后来的享界S9增程版和享界S9T不排除是受到这一影响,才会有此表现。

有观点认为,北汽继续在享界S9身上踌躇对享界来说并无太大意义,只有进一步寻求品类创新才有可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爆款,从而构建起差异化优势。
有可靠消息称,鸿蒙智行首款硬派越野车将在享界落地,所以长期来看,未来或许会对品牌形成一定的带动作用。
而看似销量大增的极狐,也并未真正“安全着陆”,因为极狐在放弃中高端和聚焦平价之间还没有明确方向。
目前极狐的在售车型中,仍旧有售价高达20多万的极狐阿尔法S和极狐阿尔法T,但销量只有三位数,对于极狐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此外,继售价6万级起步的极狐T1走红之后,极狐并未乘胜追击推出“T系列”的其他车型,而是选择丰富“阿尔法T”家族,从战略层面看很难形成一鼓作气的势能。
而耐人寻味的是,最新上市的阿尔法T5还在技术路线上表现出了“去华为”的倾向。
此次搭载的“元境智行”辅助驾驶系统,使用的卓驭解决方案,但之前的极狐一直与华为技术深度绑定,已经在用户端形成普遍认知。如今再次表现出“定位摇摆”,可能会在后续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增加更多市场教育成本。

客观地说,从产品到技术享界与极狐表现都不差,但受限于过去的品牌包袱和营销桎梏,始终难以将技术优势顺利转化为让用户买单的动力,而财务扭亏的前提必须要完成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
对北汽蓝谷来说,仅仅是华为的赋能和短暂的单品高光不足以让自己松下那根弦,距离最终的盈利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