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与北京深秋萧瑟的天气一样,工作日上午的朝阳区某深蓝汽车展厅略显冷清。
进门映入眼帘的是深蓝S09、S07以及S05三款车型,曾经高喊出“左手深蓝超级增程,右手华为乾崑智能”的L07已然“消失无影踪”,刚刚开启预售的L06还未到店……这个场景,恰似深蓝汽车当下的缩影——新品未至,旧款失声,连销售都显得无所适从。

“300万级法拉利同款磁流变悬架、3纳米车规芯片,预售只要13.99万起”。10月30日,深蓝L06预售信息一经发布,便引发热议。但这个看似“性价比爆棚”新品,却暗藏隐忧:一方面,深蓝L07与SL03 的老车主被“背刺”的担忧再次油然而生;另一方面,自家兄弟L07与SL03仿佛被架上了火烤 ,三款轴距同为2.9米、价位集中在15万左右的车被挤在一条赛道,让人不禁发问:“深蓝到底要和谁竞争?”

新品发布的背后,是深蓝汽车焦虑的集中爆发。9月深蓝汽车刚刚将年度目标从50万辆下调至36万,旗舰车型S09的溃败让压力全部传导至15万级市场,L06 成了临时扛起销量大旗的“救命稻草”,但也将品牌产品规划混乱、用户信任流失的深层矛盾彻底暴露。
实地探访:销售和客户同样迷茫
笔者接连走访了深蓝汽车位于朝阳区的两家体验中心均未看见L06的身影,其中一家指出新车大概半个月(11月中旬)到店。
走进另一家店,诺大的展厅笔者成了唯一的观众,仨俩销售显得十分清闲,笔者的到来显然并未激起他们的热情。当问及全新的L06时,销售人员表示,“实车还没到店,具体什么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还在等通知。”

而曾被品牌寄以厚望的L07也被抛之脑后,不知是为新品腾地方亦或是别的安排,L07被排除在展厅之外:要想看车,只能走到另一个废弃展厅,类似于临时仓库的地方,一辆L07与一辆G318静静地等待着它的客户。
更令人咂舌的是,对于L07的产品信息等销售人员更是一问三不知,甚至连价格都要“现场查”,表现的十分业余。展厅之中旗舰车型S09仍处于C位,谈及销售政策,销售人员指出,S09现在补贴1万块钱,加上置换补贴的5000,有着1.5万的优惠。

从新款车型迟迟未就位,到主力车型被弃之如履,再到销售人员产品知识的缺乏,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深蓝汽车终端似乎有些混乱。其实,产品推新、迭代本无可厚非,但当三款高度重叠的产品挤在同一个狭窄价格区间时,连销售人员都无法将产品点一一捋清。
翻开参数表,L06、L07与SL03如同“三胞胎”:车长均在4.8米左右,轴距清一色2.9米,动力系统均提供增程与纯电选项,现款车型价格(含预售)集中在12.99万—16.59万区间。这种“上阵亲兄弟”式的产品布局,在行业内也较为罕见。即便L06强调磁流变悬架,但15万级消费者关注的空间、续航等核心指标与另外两款车型没有太大差异。
产品内耗直接体现在销量上。有数据显示,SL03作为最早上市的车型,前9月销量仅为1.79万辆;L07今年以来月均销量维持在2000多辆;如今L06预售不仅未能开辟新市场,反而进一步分流了潜在客户。这种策略,本质是深蓝对市场定位的迷茫。年初寄望S09冲击20万以上高端市场,却忽视了品牌溢价能力不足的短板。高端突围失败后,又试图在15万市场“堆车型”补量,却陷入了两难境地。
L06豪赌,深蓝汽车的焦虑
L06能否为深蓝汽车扳回一城还不得而知,但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已经为L06规划了战场。
谈及L06竞争力,邓承浩在接受媒体采访直言,“我们做出了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我认为这是一种越级体验,所以最后我相信一定能转化很多MONA M03的用户,海豹的用户。”试图在细分市场与二者分庭抗礼。

然而,从终端市场表现来看,这种对标更像是理想主义。被邓承浩点名的两位对手,如今正在市场高歌猛进:海豹车系9月销量5.14万辆。其中海豹06销量稳定在2万余辆,稳居细分市场前列;小鹏MONA M03自2024年8月上市至今年9月,累计交付量已达18万辆,连续13个月交付量突破1万辆,连续13个月稳居中国纯电A级轿车销量冠军,成为小鹏汽车的销量主力车型。
反观深蓝L06,尚未出师,便先要与自家两位兄弟争夺展厅资源和客户。这种“外战未起,内战先行”的局面,让邓承浩充满野心的竞品宣言,听起来更像是一场脱离现实的豪赌。在战胜外部强敌之前,L06必须先在内部竞争中存活下来。

除内部竞争外,深蓝汽车还需摘掉“背刺”标签。打开搜索引擎,以“深蓝背刺”为主题的帖子数不胜数,内容普遍指向深蓝汽车变相或公然降价的行为,涉及包括深蓝S07、S09、SL03以及G318等几乎所有热门车型。
黑猫投诉平台上,与这一话题相关的投诉也是络绎不绝。一位深蓝L07车主表示,“4月初下定,下定时说订的是热门配置,价格很稳定,短时间不会降价,连保养都没送。提车不到两个星期,5月1日突然降价5000。联系深蓝投诉过后没有任何解决方案,只说适应市场。意思就是你消费者活该,拿消费者当猴耍,深蓝的服务就是止于下定,止于提车,服务太垃圾。”

这种伤害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情感上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对待老车主的态度,正成为新用户决策的重要参考。“背刺王”的标签一旦贴上,便极难撕下。当潜在消费者动动手指,就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大量关于“降价”“不保值”的吐槽时,任何关于“科技”、“豪华”的宣传,都会显得无力。
也许是嗅到了危机,深蓝汽车将年销量目标从50万辆下调至36万辆。邓承浩透露,今年1-10月,深蓝汽车累计销量超26万辆。但仍距离下调后的年度目标有着10万辆的缺口,这意味着在剩下的两个月里,深蓝需要月均销售5万辆,而品牌至今从未达到过这个高度。

但下调目标只是开始,更深层的调整亟待展开:产品线做减法比做加法更紧迫,清晰的定位和合理的价格比车海战术更重要。2025年即将走入尾声,深蓝的销量压力空前。L06或许能带来短暂的销量脉冲,但如果深蓝不能解决内在的问题,即便L06初战告捷,也难保不会重蹈L07和SL03的覆辙。这场以L06预售为序幕的突围战已经打响,深蓝能否走出焦虑,还需时间的检验。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