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编辑导语:虽然北汽蓝谷整体开始走向稳健趋势,但想要卸下34.26亿元累计亏损的“重担”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近期,北汽蓝谷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根据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8.67亿元,同比下降3.45%。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53.84亿元,同比增长56.69%。整体来看,北汽蓝谷呈现出“整体向上、阶段波动”的趋势。
深入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北汽蓝谷实现营业收入58.67亿元,同比减少3.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8亿元;前三季度,北汽蓝谷实现营业收入153.84亿元,同比增加56.69%,主要系年初至报告期末业务收入同比增加所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26亿元。

虽然北汽蓝谷仍背负着34亿元的亏损,但纵向对比北汽蓝谷近几年的财报表现不难发现,其已经从一个典型困境企业状态走出。亏损的进一步缩窄,以及今年3季度毛利率首次转正至1.8%。该数字虽低,但意义颇大——这意味着公司已经跨过“卖一辆亏一辆”阶段,可以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可能性。
品牌战略初成型,销量进入增长期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北汽蓝谷其核心子公司北汽新能源通过强化技术研发能力、优化产品结构、调整营销策略等方式,逐渐摆脱了此前的低迷状态。而且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中可以清楚看到,这种“向好”的变化并非短期反弹,而是层层递进的。
拿销量数据来举例:今年10月,北汽蓝谷销量3.05万辆,同比增长112.02%;1-10月,累计销量为14.2043万辆,同比增长72.69%。
这种韧性还在持续赋能北汽蓝谷。北汽蓝谷董事长张国富曾公开表示,之前北汽新能源从月销1万销量到2万销量需要一年时间,但现在只需要一个月。这一变化背后,某种程度上要得益于北汽蓝谷持续推进的“双品牌战略”,极狐与享界两大品牌各司其职,共同构筑起差异化的产品矩阵。

2025年以来,北汽蓝谷双品牌战略持续推进,主打“极狐主流市场破圈+享界高端市场突围”:极狐作为规模上量的主力军,目前聚焦15万级及以下的主流细分市场;去年8月正式推出的享界系列,则将目光锁定在BBA长期统治的高端旗舰市场,凭借与华为的深度合作,试图在30万以上的高端新能源赛道中撕开一道口子。
从成果上来看,极狐表现亮眼。10月份,极狐销量2.33万辆,同比增长110%,环比增长45.5%,创下品牌销量历史新高。1-10月,累计销量11.11万辆,已超过去年全年销量总和。
而高端线的享界则有些力不从心。在多个权威汽车平台和行业报告的交叉验证下,享界的10月份销量显示不足千辆,但在鸿蒙智行发布会宣传中则称销量达1982辆。但不管是不足千辆还是不足2000辆,对于北汽蓝谷而言,想要凭借其冲击高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从品牌规划上来看,这种双品牌战略路线很清晰,但从两个品牌的表现来看,想要将这种正向信息传达到财务层面,北汽蓝谷仍需努力。
北汽蓝谷增量背后盈利难解
在北汽蓝谷今年销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它的盈利难题。
上述提到,当前极狐主攻15万元左右的主流市场,且增速较快。其中最大的功臣莫过于主打A0级纯电小车市场的极狐T1,该车销售首个月份,销量稳超1万,相比于极狐阿尔法T、以及极狐阿尔法S等车型可以说断崖式领先。
此前,极狐品牌创立之初打得是高端化品牌定位,但从实际的发展中来看,极狐当前更倾向于走亲民路线,当然从销量结构和新品布局上也能窥见一斑。近期,极狐新增了增程版本的全新阿尔法T5刚刚上市,售价10.98万元起,极狐希望凭借元境智行和神擎动力等极致技术,打造出继极狐T1之外的又一爆款。
但需要注意的是,低端车型盈利点低利润微薄已是公认的事实,极狐虽然销量在快速增长但是车价也在一直不断下探,这表明,虽然销量走高但对利润的贡献点是在微薄。对北汽蓝谷整体的利润向上,提供的助力有限。
同时,靠低价车冲规模的产品策略也存在隐忧,由于走量车型售价不高难以对利润形成长期支撑,如果受供应链价格波动影响,那么将进一步加剧“卖的越多,亏得越狠”的财务窘境。
而真正但当冲高重任的享界却日子不太好过,根据公开数据,自从6月份交付突破4000辆之后,享界销量便持续下跌,后几个月在鸿蒙智行体系中基本垫底。

作为售价30多万的高端产品,享界的核心财务价值应该是“利润贡献者”,此前有行业人士认为,享界S9的单车毛利率不会低于20%,如果在北汽新能源中的销量占比有所提升,将对整体毛利起到较强的拉动作用,然而现实并未按照预料的发展。
虽然北汽蓝谷整体开始走向稳健趋势,但想要卸下34.26亿元累计亏损的“重担”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当前,低端车型走量高端车型遇阻的情况下,北汽蓝谷想要走出转型期深水区仍道阻且长。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