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11月5日,赛力斯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9927.HK”,成为首家“A+H”两地上市的新能源车企。

据悉,赛力斯在正式挂牌前发售价定为每股131.5港元。但上市首日资本市场反应平淡,直接出现破发。其中,盘中股价最低触及118港元,较131.5港元的发行价跌幅接近10%;截至午间收盘,跌幅虽有收窄,但仍维持在近3%的水平,这与此前市场的狂热认购形成鲜明对比。
此前,10月31日赛力斯港股公开发售结束,彼时数据显示赛力斯香港招股公开发售超额认购133倍,融资认购超1700亿港元。
到正式挂牌前夕,赛力斯发布配发结果公告显示,此次发售股份总数为1.08亿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股份数为1086.19万股H股,国际发售股份数为9775.71万股H股;募集资金所得款项总额142.83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140.16亿港元,成为2025年港股最大车企IPO(首次公开募股)。
从投资者结构来看,重庆产业母基金以21.76亿港元的认购额成为赛力斯此次港股上市的最大基石投资者,施罗德、韩国未来资产等国际机构也参与其中。这一系列机构的积极布局,足见资本市场对其基本面的高度认可。

这份认可的背后离不开赛力斯在正式登陆港股前交出的亮眼成绩单。根据其披露的三季度财报,今年前三季度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同比增长3.67%;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扣非净利润47.68亿元,同比增长26.70%。这份稳健增长的业绩表现也被视为其此次IPO能够获得资本青睐的核心原因。
可以看出,赛力斯前三季度的营收、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扣非净利润占到净利润的九成。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的背后是销量的持续提升,尤其是高端车型的占比提升。
从销量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赛力斯累计销售34.06万辆,同比微跌3.82%,但销量结构呈现显著亮点。在其整体销量中,问界系列车型占比超过90%,成为绝对主力;且该系列中的高端车型表现尤为突出,有效对冲了整体销量的小幅波动。
目前,赛力斯已构建起涵盖问界M9、问界M8、问界M7及问界M5四款车型的产品矩阵,全面覆盖22万-57万元高端SUV市场。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精准的价格梯度设置,以及贴合用户需求的场景化功能组合,成功在竞争激烈的高端新能源市场中站稳脚跟。

其中,问界M9在上市21个月后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刷新50万级别车型的交付纪录,并连续多月该价格区间的销量冠军。问界M8累计交付突破10万辆,上市仅四个月便稳居40万级销量榜首。
高端车型的畅销直接带动了赛力斯毛利率水平的提升。在M8、M9等车型的拉动下,今年前三季度赛力斯整体毛利率达29.38%,同比增长16.43个百分点。对比行业数据来看,这一水平较11.23%的行业均值高出约18个百分点,显著跑赢行业整体。
显然,赛力斯业绩的显著增长与盈利能力的提升,核心归因于问界汽车的成功;而与华为的深度合作,正是问界汽车得以实现这一成功的关键推动因素。
赛力斯的崛起及港股二次上市,与其和华为的深度绑定密不可分。2019年在多数车企对华为智选车模式仍持观望态度时,赛力斯已率先启动联合研发并在2021年共同推出AITO问界品牌,这一前瞻性决策成为其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绑定华为的布局迅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随后问界品牌陆续推出M5、M7、M8、M9四款主力车型,精准覆盖不同高端价格带,并在不同细分市场取得出色成绩。
产品端的成功直接推动业绩实现历史性突破,2024年赛力斯彻底终结连续四年的亏损——归母净利润59.46亿元,毛利率达26.21%,显著高于比亚迪的20.7%。凭借这一成绩,赛力斯成功跻身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之后的全球第四家盈利新能源车企行列。
不过需注意的是,随着华为“技术朋友圈”持续扩容,赛力斯曾独有的华为合作光环正逐渐减弱。这一变化,或许正是其港股上市首日破发的核心原因。
对赛力斯而言,如何在华为不断扩大的合作版图中,持续巩固自身竞争力,避免在多伙伴竞争中陷入被动,将成为其登陆港股后面临的首要课题。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