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号称“精品小车天花板”的蔚来萤火虫,提车时竟被交付中心告知:屏幕直径1毫米以下的坏点属于“合格产品”。近日,有蔚来萤火虫车主在提车时遭遇的荒诞一幕,将蔚来引以为傲的“服务至上”理念推上风口浪尖。

事情经过
根据该车主的描述,她横跨上海来回一共开了140公里去上海蔚来交付中心提萤火虫,却在验车时发现车辆车机屏幕存在明显坏点。当她提出换屏诉求时,交付中心女领导以“坏点直径不超过1毫米即符合国家标准”为由拒绝,仅赠送一个蔚来品牌杯子作为补偿,并坚持要求其接受瑕疵车辆。

车主当场查询国标文件后发现,现行液晶屏质量标准仅针对电脑和电视机,未明确覆盖新能源汽车屏幕。而蔚来所称的“国家标准”,实为内部制定的售后维保标准,将坏点合格线设定为1毫米,远高于行业惯例。车主质疑:“手机屏幕坏点包退是常态,为何售价更高的汽车却连换屏诉求都无法满足?”
蔚来“内部标准”遭质疑,服务承诺与现实落差引不满
面对车主维权,蔚来方面未通过官方投诉热线或内部渠道给出回应。车主则表示,已通过多个政府平台提交维权申请。车主指出,蔚来将国家质量要求作为产品“下限”,却将其包装成企业“上限”,涉嫌本末倒置:若每辆车都以1毫米坏点为合格标准,消费者是否该为企业的检测漏洞买单?

更令车主气愤的是,蔚来在“牛屋”等非核心项目上投入巨资,却对产品质量问题态度强硬。她强调:“车还未开出交付中心就发现瑕疵,若非及时验车,恐怕只能自认倒霉。”目前,车主已拒绝提车,等待蔚来给出解决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就目前车主遇到车机屏幕存在坏点的问题,能退换车吗?
律驰驾道观点
蔚来萤火虫“坏点门”事件争议焦点分析:
一、国家标准与企业内部标准的界定与适用争议
本案核心争议之一在于液晶屏坏点合格标准的界定。
车主发现车机屏幕存在坏点后,蔚来交付中心以“坏点直径不超过1毫米即符合国家标准”为由拒绝换屏,但车主查询后发现,现行国标仅针对电脑和电视机屏幕,未明确覆盖新能源汽车屏幕,蔚来交付中心所称的“国家标准”实为内部制定的售后维保标准。
目前,新能源汽车屏幕的质量标准尚未纳入国家强制性认证范围,导致企业可自行制定内部标准。然而,这种“内部标准”是否应高于或等同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合理预期,存在争议。在缺乏明确国家标准的情况下,消费者难以依据法律维权。企业若利用这一空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可能损害消费者权益。
本案中,车主质疑“手机屏幕坏点包退是常态,为何售价更高的汽车却连换屏诉求都无法满足”,反映了消费者对公平性的强烈诉求。
二、企业服务承诺与实际处理方式的落差争议
蔚来以“服务至上”为核心理念,但在本案中,车主提出换屏诉求后,交付中心仅赠送一个蔚来品牌杯子作为补偿,并坚持要求其接受瑕疵车辆。面对维权,蔚来未通过官方投诉热线或内部渠道给出回应,导致车主通过多个政府平台提交申请。
蔚来在宣传中强调“用户企业”和“服务至上”,但实际处理中,交付中心的态度强硬,未积极解决消费者问题。这种做法,容易引发消费者对品牌信任的危机。面对车主维权,蔚来未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回应,导致问题升级。
在社交媒体时代,负面事件可能迅速扩散,企业若缺乏有效的危机公关机制,将进一步损害品牌形象。
三、产品质量与检测责任的分配争议
车主指出,车辆未开出交付中心即发现瑕疵,质疑蔚来检测流程存在漏洞。若消费者未及时验车,是否需为企业的检测失误买单?
根据《产品质量法》,生产者应对产品质量负责。若车辆在交付前即存在瑕疵,生产者应承担修复或更换责任。消费者在提车时验车,属于合理自查行为,但不应因此承担企业检测不力的后果。
本案暴露了交付中心在交付前检测环节可能存在的疏漏。企业需优化检测流程,确保车辆符合质量标准后再交付,同时应建立更便捷的退换货机制,减少消费者维权成本。
四、消费者维权路径与效率的争议
车主在维权过程中,发现蔚来未提供有效的内部投诉渠道,被迫通过政府平台提交申请。这一现象引发对消费者维权路径是否畅通的讨论。
企业应建立高效的内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响应消费者诉求。若内部渠道形同虚设,消费者只能依赖外部监管,将增加社会治理成本。本案中,车主通过政府平台维权,反映了行政监管在消费者保护中的作用。未来,需加强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的协同,推动企业主动完善服务质量,减少类似纠纷的发生。
汽车法律纠纷,就找律驰驾道。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