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日前,理想汽车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人事巨变。变化详情如下:
组织与财经群组下辖一层组织"组织部"与"人力资源"整合为"人力资源",并入产品与战略群组;组织与财经群组更名为CFO职能群组;任命杨海山担任人力资源负责人,向理想汽车CEO李想汇报。

引人关注的是,此前有着深厚华为背景的李文智(在华为有18年的工作经验)在2023年加入理想,主要负责流程、组织、财经的变革工作,也包括人力资源。他推行PBC绩效模式(个人承诺绩效模式,强调结果承诺和强制排名),帮助理想汽车在2023年和2024年实现了销量和营收的爆发式增长。当杨海山出任人力资源负责人,并直接向李想汇报,就已说明理想汽车曾经要学习的华为模式,要告一段落。
大调整三年一轮回
早在今年7月,理想汽车宣布放弃华为PBC,重新启用OKR,就开始了去华为化的进程。这次的人事调整只是一个结果体现。

2022年9月,理想汽车管理层作出重要决策:全面借鉴华为的管理经验,推动组织架构向矩阵式转型。12月初,李想在原有战略和产品两个横向部门基础上,新增五个关键部门——商业、供应、流程、组织和财经,计划用三年时间构建完整的七大核心流程体系,形成矩阵化运营的基本框架。
2023年4月,理想汽车又完成了新一轮组织调整,增设CFO办公室和销售与服务群组,并引进了两位具有深厚华为背景的高管。其中,在华为任职18年的李文智负责推动组织流程变革,而拥有22年华为及荣耀工作经验的邹良军则主导销售服务体系。
在"华为系"高管进来之后,理想汽车在2023年末创下月销5万辆的纪录,全年总交付量突破37.6万辆,实现182.2%的同比增长。公司年度营收突破1200亿元,净利润达到118.1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同时也是中国首家盈利的新势力品牌。
MEGA作为理想汽车首款纯电车型,其上市初期的市场表现并未达到内部预期。2024年4月,理想汽车宣布开启矩阵型组织2.0升级,同时进行多个部门组织架构调整。此时,理想汽车的思路依然是向华为看齐。
今年前十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新车32.9万辆,相较于上一年同期的39.3万辆,同比下滑16.36%,距下调后的全年64万辆目标仍有巨大差距。需要说明的是,2025年理想推出了两款纯电产品,理想i8和i6。目前来看,这两款新车对销量的推动作用还没有凸显出来。10月销量数据显示,理想汽车交付新车31,767辆,同比下滑约38%,环比下滑约6.43%,成为头部新势力中唯一出现双下滑的企业。

正是面对这样的市场压力,理想汽车又一次经历了组织架构调整。如原本26个战区合并成五大战区,后又重回省区制管理;今年7月,理想汽车宣布回归OKR模式,放弃华为体系的PBC。据了解,PBC的“强制排名”引发了销售团队为完成指标的恶性竞争(如跨区抢单、内部返佣),导致内部损耗严重。
目前,理想汽车或者说所有新势力的竞争核心就是高效出击,需要动作稳准快,而华为矩阵型模式更强调流程和协作。对于目前的理想来说,这就有些不合时宜。
对李想本人也是考验
2025年,理想面对的市场形势不是一般的严峻,而是非常严峻。这么说的原因是,前几年的竞争态势是,各家的销量情况相差不大,谁也没比谁领先太多。但是2025年可就有些不一样了。

零跑汽车无疑是2025年最亮眼的黑马。其10月单月销量已突破7万辆大关,达到70,289辆,前10个月累计销量高达465,805辆,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已超过93%,稳坐新势力销冠宝座;小鹏汽车在2025年也实现了高速增长,前10个月累计销量超过35万辆,同比增幅高达190%,并且已率先达成其35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其增长动力来源于MONA M03、P7+等多款车型在10-25万元价格区间的强劲表现;小米汽车作为新入局者,仅凭两款车型,前10个月累计销量也已突破30万辆;2025年10月,蔚来汽车交付新车40,397辆,同比增长92.6%,首次突破4万辆大关,连续三个月创历史新高。其中,蔚来品牌交付17,143辆,乐道品牌交付17,342辆,萤火虫品牌交付5,912辆。
相比之下,理想汽车有些相形见绌。其前10个月累计销量为328,916辆,同比出现下滑,仅完成其64万辆年度销量目标的51.4%。特别是在10月份,其销量为31,767辆,是头部新势力中唯一出现同比、环比双下滑的品牌。这反映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承受的巨大压力。
理想汽车本质上还是强创始人主导的集权式决策,现在李想亲自抓人事,也说明了理想正在回归也是希望稳定军心,提升决策和执行效率以应对困局。李想作为创始人和产品经理,长期以来在产品定义和公司战略上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因此,这套打法在短期内对于稳定军心、快速决策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然而,这也对创始人的决策质量、精力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想本人曾将AI作为理想汽车的核心战略方向,并投入了大量精力。今年2月有消息称,理想总裁马东辉任智能汽车战略负责人,李想精力向AI转移。调整的核心逻辑是决策层认为汽车业务已经相对成熟了,纯电产品也基本成型。李想需要腾出精力钻研AI。随后,他每周会参加四到五次AI会议,并设立了每周一次的AI例会。李想曾多次公开表示,理想汽车未来要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李想本想轻装上阵,现在却又被人事这条线牵牢了。AI是前景、是使命,而汽车是生命、是根基,如何两者兼顾,这对李想来说是一个巨大考验。
百姓评车
纵观理想汽车历次调整,本质是初创公司向成熟公司转型的必经之路——它既要解决“创始人集权与体系化管理”的矛盾,也要平衡“现实经营与长期愿景”的博弈。未来,理想是继续靠强创始人决策破局,还是真正建立起适配自身的体系?
这是李想要突破的核心。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