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特斯拉前脚正式上线了纯电续航超800公里的Model Y长续航后轮驱动版,数天后就有消息传出,小米SU7的改款车型预计明年一季度发布。
不到29万元的价格,新车一发布就给到了5年0息的金融方案.....有消息称,Model Y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刚上线没多久,就因为订单太多官网下线了部分城市的的交付门店......总之,是一派“赢面很大”的景象。

三个月前,特斯拉发布了续航超830公里的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车型,售价26.95万元。传言称,改款SU7上也会运用更先进的电池技术,把纯电续航带到800公里以上。
从成本的角度看,随着电池成本的下探,纯电车型在这一波周期中,展现出了暴涨的走势。乘联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纯电渗透率同比增长7.9%,插混(包括增程)渗透率同比减少1.8%。而小米与特斯拉,作为20-30万级市场绝对领先的TOP2的存在,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整个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乃至纯电市场的走向。
从两家企业技术与产品升级的趋势看,中高端车型的纯电续航有望进入“8”时代。到那时,众多插混(包括增程)的用户,在增换购时是否还会选择插混不得而知。从各家车企公开的产品节奏看,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约有20款增程新车已经或者将要发布。
当众多新车涌向一个增速放缓的市场,2026将是增程的“地狱之年”。
改款SU7或涨价的逻辑,是为产能纾难?
传闻称,小米SU7的改款车型将带来10多项重磅升级,覆盖三电平台(900V/5C、麒麟二代电池等)、智能驾驶(激光雷达+雷神U芯片下放)、底盘与舒适性(双腔空气悬架、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电吸前备箱、HUD等),并伴随全系约1万元的价格上调。
以现款21.59的起售价为例,涨价后的改款SU7,入门价与Model 3相比差价不到1万元。改款后的SU7如果把激光雷达+舒适性配置下放,和Model 3相比,依然有竞争优势。

改款SU7的消息一传出,就有网友调侃称,下定小米SU7的用户,还没等到车小米YU7就来了,还没提到YU7又发现,改款SU7要来了。
自YU7上市,小米晒出了“3分钟大定破20万”的战绩后,“几分钟破万”“一小时破十万”的预售订单成为一众车企的营销手段。这也引来了官方媒体的批评,“订单水分”越注越多,“订单泡沫”越吹越大。
刚刚过去的10月,小米汽车宣布交付了超4万辆新车,并且连续2个月交付超4万。也就是说,像小米这样不缺订单的状态,销量基本是由产能决定的。即便如此,外界关于小米订单注水的质疑,一直没停过。

虽说改款增配涨价的逻辑,对于车企来说完全合理。但是考虑到明年新能源购置税从减免到减半,粗略估算,小米SU7的购置税大约为1.5万元。
这种情况下上调新款车型的价格,相当于主动增加难度。甚至有新能源车企人士向路咖汽车透露,考虑通过下调现款车型售价的方式,来应对明年的购置税变化。

而对于小米来说,除了传闻的改款SU7外,明年在计划中新车还有增程 SUV “昆仑”、YU7 GT性能版等。即便改款SU7仅仅维持了现款的热度,多款新车对于小米汽车的产能也是巨大挑战。调价不失为缓解产能的手段。
2026将是增程的地狱之年?
乘联会10月销量快报显示,新能车零售渗透率58.7%创历史新高,但插混零售同比-10.3%,增程同比-7.7%,而纯电保持同比+20%强势增长。
插混渗透率的回落并不是因为总体需求的坍塌,而是经历了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插混进入了技术换代的空窗期。从各细分市场看,低价位纯电车型在价格战和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份额显著提升,对中低端插混形成挤压。此外,800V快充网络与大电池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

从销量分布上看,20万以上的大五/六/七座SUV与MPV市场,是增程的腹地。今年四季度发布和上市的多款新车,也是奔着这一市场而来。比如,小鹏X9、零跑D19、智己LS9等。一代增程在低SOC动力衰减、NVH、亏电油耗等方面的bug,车企共同选择用大电池来解决:城市通勤当纯电开、长途靠油箱兜底.....当增程的电池几乎和纯电的差不多大,车身自然就小不了。
回到小米和特斯拉所在的20-30万元的细分市场,Model Y、SU7、Model 3长期占据销量前三。当这两个品牌都将纯电续航能力提升到800公里以上,对同价格带的插混车型将带来颠覆性影响。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800km的续航里程足以覆盖城际旅行和大部分长途需求。

再叠加特斯拉与小米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可以预见,2026年20-30万元的细分市场,格局并不会被第三个玩家改变,甚至可能出现,小米与特斯拉集中度越来越高的情况......向下被纯电压制,中间有特斯拉和小米,增程只能向上走。
正因如此,新势力车企扎堆发布大电池增程,定位明显高于现有车型。但是从今年的销量走势看,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跟往年相比,份额明显萎缩,原因主要是高端车价格的不短下探。如果继续保持这个趋势,2026年的增程车要面对的是一个份额不断下降,但竞品越来越多的市场。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地狱级难度。
一位参与标准制定的人士透露,纯电是否能保持住目前的高增长走势,也要看接下来政策变化。“新能源车电池的LCA全生命周期标准正在研究中,如果标准提高技术要求也会提高,带来的是成本上升。”那时候,插混和增程也有可能反攻回来。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