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门店紧锁,展厅空荡,曾经光鲜亮丽的4S店,如今只剩下风中摇曳的“转让”告示。这并非个例,而是一幅正在全国范围内上演的“震荡”画面。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在行业对话中透露,上半年全国4S店已从3.2万家缩减至3.14万家,净减约650家,预计全年经销商数量将净减少近1500家。
更刺眼的是,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经销商新车销售已大面积亏损,普遍处于现金流赤字经营状态,资金链断裂风险持续加剧,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流动资金维持时间已压缩至极限。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超过半数(52.6%)的经销商陷入亏损,仅29.9%实现盈利。

的确,今年以来,已经传出多家车企关闭4S店的消息,不止是本田、日产等主流合资品牌在缩减,像是BBA、捷豹路虎等豪华品牌也因销量下滑陆续关闭了不少高成本4S店。超过半数的门店在亏损中挣扎,超过半数的库存积压难解,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行业波动,而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众所周知,自去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超过50%以后,电车与油车的地位也开始逆转。直到今年,这样的局面越来越清晰,新能源车成为主力是不争的事实。
油车吃不到肉了,和它紧密连接的传统4S店自然不会好过。

首当其冲的,是新能源汽车与直销模式的“降维打击”。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摒弃了传统的经销商网络,选择在城市核心商圈开设直营体验店。这不仅截流了最具购买力的客群,更用“透明定价”重新定义了汽车消费体验。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买车逻辑也完全不同了。以前买车,大家还需要挨个去4S店看车,询问价格对比。而现在年轻人买车,早在踏进4S店大门之前,就在线上完成了车型对比、参数查询、口碑评测乃至价格摸底。甚至嫌麻烦的人直接就在官网或App下单,彻底消除了消费者最痛恨的“比价、议价”环节。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4S店的商业逻辑,早就已经彻底崩塌了。而做出转型,是行业升级以及行业变革的必然结果。
比如说,不少传统经销商纷纷投向了新能源的怀抱,毕竟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确实是行业为数不多的盈利亮点。特别是豪华经销商们,开始转向同等价位的华为系销售,所以你能看到,曾经偌大的BBA 4S店,现在可能已经变成了鸿蒙智行门店。

除了转型新能源经销商外,更彻底的转型或许就是将门店改造为智能体验中心,从“卖硬件”转向“卖软件与服务”,包括充电设施、软件订阅、智能座舱体验等等,将重心放在了消费者身上,其实也印证了“得售后者得天下”的行业逻辑。
写在最后
当新能源汽车浪潮汹涌来袭,传统4S店的倒闭并不奇怪,毕竟曾经的模式早就不适合新行业的发展了。而几千家4S店的相继倒下,其实也侧面反映了转型的迫在眉睫,这场行业的集体阵痛,相信最终将催生一个更高效、更贴近消费者、更具韧性的汽车零售体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