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降本、降本、降本。
这件事,又得算到特斯拉头上。
2013年,特斯拉进驻中国市场,并且在北京芳草地开了第一家购车直营店。
那个时候,一派新奇,这个“舶来品”居然如此卖车!

人们惊呼于特斯拉创造的概念。原来,是可以把汽车店开到商超里的,而且,占据着与奢侈品同级别的好店面。
各路大神开始分析这么做的各种好处。线上下单,线下体验,逛个商场,就能决定价值大几十万的商品购买;而且,商超店不仅仅是体验中心,它更像一个广告牌,不可低估线下曝光量。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它是新的销售模式,
你要颠覆“旧派系”,就要一直讲自己多么多么新,而创造“差异化”,恰好是维持“新派系”认知的一种手法。
然而,站在2025年的今天来看,商超店不再拥有那么大的光环了,人们开始理性地思考这一销售方式,甚至正在削减商超店的覆盖规模,又欲回到更熟悉的4S店模式上来。
同时,直营也不再是一种执念,有经销商愿意分担成本、共享收益,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当年,为什么需要商超店?
如果我们往回看,如新生儿降临的造车新势力们,在10年之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有一个关键词是“信任”。普通消费者没办法笃定一家新车企可以穿越时间的迷雾,顺利生存下来,那么,要不要拿出几十万真金白银做赌注,就完全看这个“信任值”有多少了。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如何破解信任危机?
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曝光”。你要高频次、高广度地告诉大家,“你是谁”、“你在做什么”、“为什么相信你”。
这是所有新品牌都不得不突破的“成长红线”。
那么,具体怎么办?商超店成为了非常高效的传播手段。
你要这么想,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批用户最有可能来自于哪里?不差钱、敢尝鲜的一线城市居民。
第一批商超店,首先开在一线城市的著名商场中,就相当于开在了“潜在用户”的家门口。
他们要么居住在附近,要么就在旁边上班,中午来商场吃个饭,都有可能顺便试个车。更不必说,休息日必然会迎来客流高峰,因为这些商场就是潜在用户习以为常的生活圈。

而且,商超店就像地推广告一样,全天24小时出现在那里,但凡路过,你可能都会好奇一次,“这个品牌刚听说过,但看那篇文章说,还挺信得过,也有新车了,有机会去试试”。
更关键的是,商超店一直在标榜自己是“先进的”。
这种认知,就像种子一样,播撒下去,待生根发芽,就会成为不可撼动的舆论圈“铜墙铁壁”。因为一开始,没有人知道新能源该怎么卖,大家会天然认为,商超店或许是最优解。
于是,眼见着新能源逐渐有所起色的“其他品牌”们,也会陆续跟进,那么,商超店就悄然成为一种潮流了。
乃至于,消费者也被教育了,买新能源,就应该去商场,而不是4S店。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商超店不仅颠覆了之前的购车渠道,而且改变了议价方式。
在传统4S店里,最大的信息差就是“价格不透明”。除了认真了解汽车产品,挑选好配置,你还要有价格谈判的能力,从销售手中尽可能赢下更多的价格筹码,甚至转头去了另一家4S店,价格又完全不同了。
但那个时候,这就是“潜规则”,想省钱,你就得“多谈多看”。

在商超店,造车新势力们是怎么玩的?价格透明,而且全国统一,或许只有地方补贴的不同。既然这是新的价格规则了,用户也就放弃谈价了,转而有更多的精力了解产品、试驾新车,挑选最适合自己的配置了。
这种形式,在促成交上,反而更高效。
除了店面租金贵一点,很显然,在其他方面,商超店更适合冉冉升起的造车新势力们。
如今,商超店怎么了?
一个词概括,收缩。
从更高的维度讲,近两年,造车新势力经历了又一轮的生死考验。除了头部车企外,其他造车新势力纷纷归于沉寂,诸如哪吒、高合、极越等。而随着他们退场,他们的商超店也跟着消失。
另一个情况在于,即便如蔚来、小鹏、理想,既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也有自己的低谷期,特别是逆境之时,必然要思考破局之法。

小鹏应该最有代表性。2023年,内部壮士断腕,开启调整之路。其中,渠道革新的重点,就是减少商超直营店的数量,转而重视与经销商的合作。
从公开数据看,2023年小鹏汽车共关闭约46家商超店,约减少21家。
理想汽车也在拓展渠道这件事上“放缓”了,2023年新开35家商超店,但也关闭了11家。更关键的是,渠道发展的重心也在迁移,选址更加灵活,像4S店聚集的园区,或者道路旁边的门面,都在可选清单之内。

事实上,一旦离开大商场,你会发现,广阔天地,仍然大有作为,可以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更多了。
哪怕是特斯拉,也逐渐将目光投向了租金更低、面积更大的郊区门店,还可以整合交付与售后,服务更加综合了。
如果我们分析背后的原因,你应该能看到造车新势力从弱到强的变迁之路。
1、信息传播更快,新势力们多数站稳脚跟,不再依赖于商超店的“广告牌”效应了。
大家要明确一点,广告还是要做的。你不投入广告,声量就弱,也就容易被沉默。不过,造车新势力们不再需要告诉别人“自己是谁”了。在舆论场上,经历了这么多年,也不是新兵蛋子了,反而是“老法师”的身份,可以教传统车企怎么做传播。
那么,完全可以选择成本更低的渠道方案。在如今非常迅捷的信息洪流中,消费者了解一款车的方式也变多了,商超店是其一,但绝对不是唯一了。

2、商超店一直都是有限资源,如果抢不到好的位置,完全没必要硬挤。
在一线城市,客流量巨大的商场,本身就那么些,而其中适合做汽车商超店的位置,也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没有好的位置,硬挤进去,也未必能收获更好的流量,不如另寻他法。

3、造车新势力的销量纷纷上了新台阶,仅仅依靠商超店是无法承接的。
以零跑汽车为参考,月销量逼近7万辆,再努努力,都有机会进入车企月销量榜单TOP 10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再以新手论之,必须做渠道拓展、渠道下沉。
拓展怎么办?一定不是开更多的商超直营店,更低成本的经销商合作必然是首选,往园区去,往郊区去。
下沉怎么办?在低线城市,更不必拘泥于商超店这种形式。城市本来就不大,可选择的地址,反而更多了,效果也绝不会差。

写在最后
所以,长远看,商超店不会是绝对主流,因为新势力们在发展,从弱到强,销量节节攀升,一定要寻找到成本、效率双优的解决方案。
不局限于某一种方法论,才是时刻保持领先的正确思考。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晞贝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