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曾被视为“下一代电池”的半固态电池,终于走出实验室与PPT,迎来真正的量产时刻。上汽MG与清陶动力合作推出的全球首款半固态电池车型,将于12月随全新MG4正式交付。这一看似常规的上市动作,正在悄然改写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规则。01,打破妥协困局,安全性能兼得
过去选择动力电池,始终是一场无奈的取舍:追求高能量密度常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强调低温性能往往推高成本,看重循环寿命又不得不影响充电速度。
半固态电池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一两难局面。根据中汽中心的测试报告,该电池在极端条件下展现出卓越的安全表现:在严格的针刺测试中实现无起火、无爆炸,在-45℃极寒与800℃烈焰的双重考验下依然安然无恙。

10mm螺纹钢针刺Y轴针刺试验样件
更重要的是,它精准命中了电动车在实际使用中的核心痛点。相比传统铁锂电池,其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保持率提升超过20%,快充能力和功率输出均有显著改善,让北方用户也能在寒冬中实现高效补能。常温循环寿命达3000次,足以覆盖大多数用户的全生命周期需求。02,磷酸铁锂电池平替,10万级的车就能用
在解决了性能与安全的平衡难题后,下一个关键问题便是:这项突破性技术将如何走向市场?
按照行业惯例,新技术往往遵循“自上而下”的渗透路径:先在高端车型上验证,再逐步下沉至主流市场。然而,上汽MG选择了截然不同的破局之路——将半固态电池直接搭载于10万级的MG4车型上,这无疑是对传统游戏规则的一次颠覆。
上汽乘用车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在采访中透露:“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半固态电池车型仍处于空白状态。我们选择将其搭载于主流价位车型,是基于对技术普及的前瞻思考,也源于品牌在激烈竞争中寻求差异化突破的迫切需要。”

上汽乘用车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03,有远见的主机厂,最终都会自己掌控电池
当突破性技术以亲民价格迅速推向市场时,其背后必然是产业协作模式的深刻变革。
上汽与清陶成立的合资公司,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主机厂与供应商关系。清陶动力总经理陈凯向我们揭示:“我们和上汽建立了联合研发团队,从立项之初就设定了明确的成本目标,制造过程中上汽团队也深度参与,系统管控合格率和成本。我们能够根据不同品牌和车型的定位,开发差异化的电池解决方案。”

清陶动力总经理陈凯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绑定,让成本控制与技术迭代进入了快车道。这清晰地表明,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对抗,而是以一个主机厂为核心的生态联盟与另一个联盟之间的全面较量。供应链的协同创新能力,将直接决定车企的市场竞争力。04,半固态电池既是“技术跳板”又是“必争之地”
在当前产业合作模式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思考:半固态电池在更大的技术演进版图中处于什么位置?
清陶动力陈凯指出:“尽管全固态电池被公认为终极解决方案,但其商业化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半固态和固态两者并不割裂。从半固态到固态是技术的自然演进,许多固态技术需要先在半固态电池中验证迭代,才能推动全固态更快落地。”
从技术发展路径看,清陶动力的半固态电池展现出显著的可扩展性:现有版本180Wh/kg的能量密度与主流铁锂电池持平,可实现平滑替代;而高能量密度版本已达285Wh/kg,大幅提升续航上限,并计划于2027年推向400Wh/kg的行业新高度。这意味着,今天的量产不仅解决了当下的市场痛点,更在为明天的技术突破积蓄关键力量。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半固态赛道正变得愈发拥挤。除了清陶动力外,蜂巢能源、孚能科技以及宁德时代等电池巨头都在积极布局。不少企业也宣布将在2026年量产半固态电池,这场技术竞赛才刚刚开始。
编者按:
半固态电池驶入10万级市场,其意义远不止于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它更像一位“规则改写者”,宣告电动汽车的竞争范式已经发生根本性转移。
过去的竞争是单点技术的比拼,而未来,是技术突破力、成本控制力与生态协同力三位一体的综合较量。上汽与清陶的这次破局,为整个行业演示了一套新打法:通过深度绑定的产业联盟,将尖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与成本推向主流市场。
这迫使每一位玩家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立足之本。当技术壁垒被加速踏平,品牌溢价的传统逻辑正在失效;当“军团作战”成为常态,孤军奋战的巨头也将步履维艰。
电动化的上半场,是关于“电动”的普及;而下半场的哨声,已由这款10万级的半固态电池吹响。它开启的,是一场关乎“智能”、“体验”与“生态”的终极竞赛。游戏的规则已被刷新,真正的对决,现在开始。(文|李健波)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