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作为一家合资车企,如何在新能源转型中走的快、走的稳?上汽大众是否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历经数年卧薪尝胆,在2025 年收官之际,上汽大众在保持住年销百万辆的基盘之上,大众品牌也将来到累销 2600 万辆的历史关口。在2025广州车展上,上汽大众宣布将开启名为 ID.ERA 的全新新能源序列,新序列首款车型将是大众首款9系车型,定位“德系满级旗舰 SUV”,将在明年4月上市。目前已经开始最后的冬测路试并公开邀请用户参与。
据悉,上汽大众将在2026年推出7款新能源车型(大众品牌涵盖3款插电混动、2款增程、1款纯电,上汽奥迪1款)。站在2025年尾,回首上汽大众油电转型之路,我们可以清晰勾勒出,一家燃油车企巨头,如何面对新能源狂风暴雨,一步步稳住基盘、从油到电、跨域融合,到今天火力全开、即将构建起一个崭新的“全能源”版图。
两年多的过渡期:如何稳住百万基盘?
如果将疫情结束的2023年作为转折点,包括上汽大众在内的一众合资车企,真正将研发重心转到新能源路线上,时间起点大都是 2023-2024 年交际。如果按产品立项到最终上市计算,上汽大众从 2023年底到 2026年新能源产品的集中上市,中间大约经历了30个月左右。这个时间相比新势力平均12到18个月的研发周期,要长得多。相比丰田、日产、马自达这些先行者,上汽大众ID.ERA 系列,都显得有些姗姗来迟(虽然不来则已,一来就是集中爆发)。而2023-2025年长达两三年的过渡期,上汽大众还能奇迹般的稳住百万辆基盘,已经是不小的阶段性胜利。

这个过渡期,对合资车企堪称生死考验。环顾四周,上汽通用从 2023 年的 100 万辆,滑落到今年预计 50 余万辆。两个本田从 123 万辆,预计将滑落到 60 余万辆。日产从 79 万辆,滑落到预计 65 万辆。南北丰田从 190 万辆,滑落到预计 155 万辆。而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傅强在广州车展上宣布: 2025 年上汽大众仍将稳居百万辆俱乐部。对比之下,就能体会出这句话的含金量。
为什么上汽大众能稳住百万辆基盘不动摇?记得在2024 年有一次采访傅强时,他说的一番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们明确知道上汽大众在转型的最关键时期。在关键时期我们需要销量来撑住整个网络,需要销量来撑住整个大众品牌的品牌定位,所以我们不以一年两年的(利益)得失为主要衡量。我们看重的是未来,我们扪心自问,上汽大众要不要存在?在未来中国市场上汽大众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不是依然还是一个勇立潮头的企业?答案永远是:是的!”
“所以中外双方执管会成员有一个共识,我们必须在(转型期的)这两年留在百万俱乐部里面……这是战略阵地,你必须拿下,不惜一切代价”。

事实证明,坚定的目标和坚强的执行,是支撑上汽大众守住百万辆基盘、渡过转型期的根本。
而在战略战术层面,在两年多的转型期内,ID.系列虽然一直稳居合资电车头部阵营,但上升潜力有限。上汽大众选择坚定推进“油电同进、油电同智”。从帕萨特 Pro、途观L Pro、途昂 Pro 、朗逸 Pro再到本次车展亮相的帕萨特ePro,上汽大众Pro 家族不断壮大,和卓驭联合开发双目惯导系统提高驾驶辅助能力,集成高通等头部供应商不断提升智舱水平,8155 芯片、IQ. Pilot、IQ. Light 等核心技术下放到主流燃油车,不断缩小与新势力智舱和智驾的差距。从7.99万起的途岳新锐、到8.88 万起的朗逸 Pro……上汽大众立足于油车基盘,产品层面不断扩大带宽,向上抢夺20-30 万级的新能源市场,向下进攻10 万以下自主集中盘踞的区间,从8万到30万,每个区间都有主力产品。

一波一波的主动进攻,让“油电同智、油电同进”战略真正发挥出了效果。此外,部分车型终身质保、保值换新政策的推出,也强化了用户心目中德系车高保值、开不坏的性能印象,同时将设计资源向中国用户倾斜,将产品定义权争取到中国本土,以迎合中国用户的喜好,再加上稳住经销商网络的一系列措施,都为稳住百万销量基盘奠定了坚实基础。
ID. ERA 领衔,如何构建新能源版图?
从广州车展来看,上汽大众此次展出 Pro 家族燃油 / 插混矩阵、宣布将推出ID. ERA 增程旗舰序列,亮相了上汽奥迪E SUV概念车,明确将在 2026 年投放 7 款新能源车型(大众 6 款、奥迪 1 款),覆盖纯电、插混、增程各种技术路线,从“守基”转向了“攻坚”。从过渡期的“稳量”,到中期的“补电”,再到长期的“冲高”,路径已经非常清晰。
从现有信息可以分析出,ID. ERA系列和现有ID 系列,差别体现在:首先,ID. ERA 系列会覆盖插混、增程、纯电不同的新能源形式,满足用户全场景的需求。其次,ID. ERA 系列将会和国内顶尖的科技企业深入合作,提供比肩行业顶级水平的智舱、智驾、电池技术。在今年 4 月的上海车展上,上汽大众和酷睿程、Momenta、宁德时代、QQ音乐、火山引擎、百度、高通、速腾聚创、阿里云和延锋等10 家核心供应商宣布战略合作签约,显示上汽大众智电时代的全新生态圈已经构建成熟。

当然,ID. ERA系列的立身之本仍然是德系当仁不让的操控品质。以首款 9 系为例,1.5T EVOII 净效发动机开发、全程米勒循环的高效增程器,在动力能耗可靠性上有一定优势,双叉臂+五连杆的底盘还与时俱进融入了智驱架构。双腔空气弹簧能解耦调节车身高度和刚度,后轮转向系统则让这台5.2米的大车达到了跟ID.3同等水平的转弯半径。外加激光雷达等感知设备的加持,让它能实现毫秒级的路况预判与调节,实现“魔毯”功能。德系操控+行业顶级智舱智驾,或能让ID. ERA系列成为明年合资新能源市场的最大变量。而 9 系车型的推出和上汽奥迪E SUV 的上市,相应配套能源、服务与互联网生态的升级,将带动上汽大众的品牌价值整体向上,以及上汽大众和上汽奥迪终端网络的革新进化。
同时,朗逸 Pro 和帕萨特ePro 的连续推出表明,上汽大众“油电同进、油电同智”战略并非过渡期的权宜之计,而是会从油车领域向新能源领域跨进一步,不断延伸,将是立足于现有技术平台,一个持续让油车和新能源动用户享受到科技进步红利的长期战略。

上汽大众的全能源版图已经清晰:ID. ERA系列负责在全新赛道开疆拓土品牌向上,Pro 系列在原有基盘之上扩大带宽,持续进化,上汽奥迪协同发力,拓宽豪华新能源覆盖,筑牢高端基石。
驾值观
国内新能源竞争已转入白热化,加上从明年起补贴退坡,从“守基”转向“攻坚”的上汽大众,将在新赛道迎来比过渡期更加残酷的考验。短期看,油车和 Pro 家族仍将是销量主力。中期看,ID. ERA系列的市场反响和交付才是关键。而立足于“全能源”,从油到电,各种能源路线全覆盖,守基盘、补短板、冲高端,不管市场风向怎么变化,上汽大众的底气总是要更足一些。
毕竟,最难的日子,都已经熬过去了。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