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11月26日,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方宣布,乾崑智驾ADS高速L3解决方案多城多车型已经开启内测,在L3内测开启的同时,未来L3的全场景服务生态也在建设中,这些服务涵盖了停车缴费无感通行、自动充电、洗车养车等服务。未来,养车难题将会被这些全场景服务生态轻松解决,用户的用车体验也会更优越。
从L2跨越到L3,这一个节点可以说是智能驾驶的分水岭。如果华为的L3如期而至,并且在未来大规模普及,整个汽车行业肯定会发生一场智能化的大革命。
那么,华为解决了哪些难点,从而实现了从L2到L3的跨越呢?
01
责任划分,L2到L3的分水岭
不少关注智能驾驶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目前我国把自动驾驶分为了从L0到L5的6个等级。L0为应急辅助,车辆只会提供有关环境的警报,系统不会对车辆本身进行任何横向和纵向控制。例如很多老日系车,驾驶辅助上只有泊车雷达功能。

L1则为部分辅助驾驶,系统仅对车辆运动提供单一方向控制,比如紧急情况下的主动制动,或者车道偏离修正等功能。
接下来则是目前绝大多数新能源车所支持的L2,组合辅助驾驶。车辆可以承担一些基本的驾驶任务,像高速自适应巡航,城市领航辅助等功能都属于目前L2级自动驾驶的范畴,驾驶员在开启智能驾驶功能时,双手依旧需要放在方向盘上,随时关注道路情况进行接管。
同时,对于责任划分,在L2级别的自动驾驶下,车辆出现任何的事故,责任都是由驾驶员承担的,车企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到了L3,责任划分才会从根本上发生质变,事故责任不再由驾驶员完全承担,而是要看情况去界定。毕竟L3的名字为“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只有在行驶路段和道路情况符合车企设定的规则时,L3功能才能被开启。

不过大家也不要怕L3推出后,驾驶员瞬间变成“接锅侠”的问题。这是因为L3在退出前往往会设定一段驾驶员接管的过渡期。根据《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L3系统激活期间的事故,车企将承担主要责任,仅当驾驶员未响应接管请求(10秒内)时责任转移。
02
华为如何做成L3?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其实目前各家的L2+已与L3的能力十分接近,除了责任判定这一本质区别外,车企要做成L3,则需要在L2+的基础上再增强兜底能力,尤其是在复杂路况的应对能力方面,车企需要将系统出错的概率降到最低。

因此,华为这次重点升级了ADS系统中的“最后防线”,eAES增强型自动紧急转向辅助系统2.0。该功能在应对AEB主动刹车无法应对的场景时才会主动开启,通过“边刹车边变道”的方式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比之前的eAES1.0版本,2.0主要新增了四种极端场景的应对能力。首先是增强了对牛、羊、猪等动物穿行的识别能力。

二是增强了对异形障碍物的检测能力,即使在夜间120公里时速的极端情况,eAES2.0系统都难识别到前方30米路面上散落的小纸箱或者货物,以应对板车没有把货物固定好,意外掉落的情况。

三是增强了对车道两侧强行变线,或者是后方大货车刹不住的极端小概率事件的应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依然会主动执行闪避动作,避免整车成为“夹心面包”。

最后是强化了高速爆胎稳定控制能力。其实早在eAES1.0版本上,该功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120km/h的时速下爆胎,车辆在依然能稳定的在本车道内停下。而在eAES2.0上,该功能升级为了在130km/h的时速下发生爆胎,车辆依然能稳定的靠边停车,在高速路场景下的安全性更足。

可以看到,面向L3级别的场景,华为乾崑ADS的主动安全正在由被动触发向着主动防御方向进化,这种高安全的冗余恰好是L3启动时遇到极端场景时所必要的。
其次,今年9月份,华为乾崑ADS 4.0系统首次向ADS Max用户推送的“驾驶员失能辅助”,该技术可以通过车内摄像头等传感器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如果驾驶员出现开车睡着的情况,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叫醒驾驶员。假如在连续提醒后驾驶员依然没有反应,车辆就会打开双闪,择机变道在路边停车。

这项技术在L3场景下显得更为重要,毕竟L3为有条件的自动驾驶,一旦系统遇到L3无法使用的区域,确保驾驶员可以及时接管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当驾驶员无法接管时,系统也拥有一定的“自救”能力,将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
构建L3级闭环体验也是华为乾崑生态重要的一部份,为此,华为邀请了智慧停车供应商“科拓股份”,充电服务商“万帮数字能源”,后市场服务商“途虎养车”率先加入华为乾崑智驾开放平台,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首先是L3+智慧停车,理论上可以做到车上乘员全部下车后,车辆自己找停车场停车,并且通过系统统筹,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然后是L3+智慧充电,当车没电时,将会自动去寻找最近的充电桩,并且会和充电桩附近的机械臂联动,完成自动充电流程。充电完成后,车辆还会自动开回到原来的车位,实现“永续航行”。

最后是L3+智慧养护,车辆在检测到车身不够清洁时可以自动前往门店进行洗车保养,不耽误车主时间,还省了特地前往洗车的麻烦。

由此可见,当L3真正落地后,车主的用车体验会得到质的飞跃,一些琐碎多余的长尾步骤,车辆都可以自己去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将用车成本压缩到了最低。
03
L3普及风暴即将来临
展望未来,华为此次L3内测开启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必将席卷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华为乾崑智驾方案已被多家车企采用,一旦华为的L3技术完成内测并全面推送,我们将不再是看到一两款车的“独角戏”,而是一场从高端到主流市场的集体爆发。

2025年7月,首批L3级自动驾驶准入车型及测试牌照名单正式公布,长安汽车以17张牌照成为最大赢家,旗下深蓝SL03、阿维塔11两款车型率先获得测试资格,远超其他品牌的1张或2张;赛力斯则紧随其后,凭借11张牌照与问界M9车型,成为华为智驾生态下的核心代表;极氪汽车是唯一拥有2张牌照的品牌,极氪007的入围也印证了其在高端智能纯电领域的布局。
相比之下,比亚迪、宝马、奔驰、智己等多数车企仅获1张牌照,比亚迪汉EV、宝马i7、奔驰S级等车型虽入选,但单一车型的测试范围有限,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推广。这种“头部集中”的格局,也反映出不同车企在L3技术研发、测试投入上的差距。
当然,以小鹏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现在也在L3相关技术的推进上用尽全力,不仅在狂推VLA、VLM等大模型,还在努力推进世界模型的落地。但纵观全局,抢先一步的华为依然占据着显著的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仅体现在eAES 2.0等硬核技术的领先上,更体现在其庞大的生态整合能力和数据闭环能力上。
当海量的华为系车型在道路上行驶,每一公里都在为系统的迭代提供养分,这种数据飞轮一旦转动起来,后来者想要追赶将变得异常艰难。
智能驾驶的下半场已经开始,而发令枪,握在华为手中。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