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新能源行业从不缺少戏剧性的转折。曾经被按下暂停键的极越汽车,最近似乎又有了重新启动的迹象。
CEO夏一平罕见地更新微博,官方持续发布用户保障声明,甚至传出“重组资金到位”的消息。作为百度与吉利联手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极越的“复活”究竟是行业复苏的信号,还是又一场艰难的自我救赎?
极越的诞生曾被视为“强强联合”的典范。百度提供智能驾驶技术,吉利贡献整车制造经验,首款车型极越01在2023年10月上市,主打“汽车机器人”概念。然而,市场并未如预期般热烈响应。一年下来,极越01仅售出1.3万辆,第二款车型极越07更是未能掀起波澜。
到了去年底,极越被曝出资金链断裂、拖欠供应商款项,随后大规模裁员,CEO夏一平发布内部信承认“既定商业计划无法执行”,公司进入“创业2.0阶段”。一时间,极越的线下门店关闭,线上直播间解散,品牌陷入沉寂。
然而,极越的“休眠”状态似乎并未持续太久。今年以来,一系列动作表明,这家企业可能正在尝试重回赛道。
用户服务仍在运转:官方APP除购车功能外基本正常,商城甚至重启销售周边商品,并因订单激增一度致歉。售后保障落地:极越与吉利旗下领克达成协议,通过领克400热线为车主提供维保和道路救援服务。技术更新承诺:官方宣布将在下半年推送智能辅助驾驶OTA升级,表明研发团队仍在运作。
更引人关注的是,极越CEO夏一平近期重新活跃,转发车主视频和官方声明,而前公关负责人徐继业也在朋友圈透露“集度董事会已同意重组”。这些迹象让外界猜测:极越是否真的有机会翻盘?
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品牌信任一旦崩塌,重建的难度远超想象。极越目前面临的是全方位的信任危机:供应商不敢接单,担心再次被拖欠货款;经销商不愿合作,害怕重蹈覆辙;消费者不敢买单,忧虑售后无门。这种系统性的不信任,不是靠几份声明或几次OTA升级就能解决的。
极越曾引以为傲的"百度Apollo智能驾驶"这张王牌,如今也显得不再独特。在它停摆的这段时间里,智能驾驶技术已经历了多次迭代。华为ADS 3.0、小鹏XNGP、蔚来NOP+等技术都在快速进步,而极越的智驾系统却因为缺乏持续投入,正在与行业头部拉开差距。
更重要的是,极越始终未能建立起差异化的品牌认知。在消费者心中,它既不像特斯拉那样具有鲜明的科技标签,也不像蔚来那样拥有独特的用户生态,甚至不如一些二线新势力有明确的定位。这种品牌认知的模糊,让极越在重启市场时缺乏着力点。
极越的命运,不仅关乎一个品牌的存亡,更折射出新能源行业的深层逻辑——技术、资本、用户信任缺一不可。对于消费者而言,不妨保持观望;而对于行业,极越的案例再次证明:造车没有捷径,复活比初创更难。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