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025年的日历已翻过一半,国内新势力车企纷纷亮出期中成绩单。乘联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乘用车零售量达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直言,这一增速堪称“十分突出”。
按照行业惯例,上半年销量通常占全年的 45% 左右,但在已公布数据的车企中,仅有 6 家达到这一及格线,市场分化趋势愈发明显。看来,销量盛宴的背后实际上是多数车企的“KPI焦虑”!
优等生一览
吉利汽车以47.0%的目标完成率成为国产车企的第一,上半年新能源销量同比激增 126% 至 72.5 万辆,渗透率突破 51.5%。银河系列的爆发式增长、领克的高端化突破以及极氪的技术引领,共同构成了吉利的增长三极。更值得关注的是,吉利果断将年度目标从 271 万辆上调至 300 万辆,这一决策既彰显了对市场趋势的把控力,也暗含对下半年产能释放的信心。但需警惕的是,过度依赖新能源单一赛道可能导致抗风险能力下降,毕竟传统燃油车的持续优化仍是传统车企的压舱石。
尽管以 45.6% 的目标完成率勉强及格,但上汽集团的增长逻辑充满隐忧。其上半年 75.3 万辆的增量几乎全部来自上汽通用五菱,而曾经的核心子公司上汽大众和智己汽车仍在泥潭中挣扎。自2018年巅峰的705万辆后,上汽已连续六年下滑,去年更跌破500万辆大关。昔日的行业王者,如今每一步增长都带着悲壮底色。
上半年销量 157.1 万辆的一汽集团,虽整体增速仅 6.1%,但自主品牌表现亮眼,其中自主板块销量45 万辆,同比增长 8.5%,且新能源销量 14.5 万辆,同比增长 95.5%。若能保持这一势头,全年 345 万辆的目标有望达成,但其合资板块的增长乏力仍是潜在隐患。
以 45.2% 的目标完成率压线及格的长安汽车上半年销量 135.5 万辆,但同比增幅仅 1.6%,新能源占比 33.2% 的表现更是略显平庸。尽管阿维塔、深蓝等新品牌贡献了 45 万辆新能源销量,但传统燃油车的疲软制约了其整体增速。面对全年 100 万辆新能源目标,长安需进一步加快电动化进程,并在海外市场进一步发力,否则下半年压力将陡增。
小米汽车虽同样压线飘过,却可能是最大潜力股。SU7与YU7手握大量订单,上半年15.8万辆的交付量实为产能所限。若 7 月底产能顺利释放,全年 35 万辆目标不仅唾手可得,甚至可能冲击 40 万辆大关。不过,供应链管理与售后服务网络的完善将是其长期发展的关键。
追赶者阵营
在12家未达标车企中,江铃、江淮、奇瑞、比亚迪、零跑仍有望冲刺目标。其中奇瑞汽车上半年创下126万辆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5%。风云系列、iCAR等新能源车型强力驱动,新能源销量同比暴增98.6%至35.9万辆。奇瑞的多品牌战略堪称“车海战术”,在细分市场形成密集火力覆盖。
比亚迪上半年仅完成年度目标39%,却潜藏爆发势能。上半年海外乘用车出口激增118.2%至44.3万辆,已超去年全年总量。随着海鸥等多款车型出海加速,其下半年单月出口有望突破10万辆,叠加国内市场 35 万辆以上的月销,全年 550 万辆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除了我们以上提到几家车企,其他选手的希望相对渺茫,它们大概率是无法完成现有的年目标。以比较有代表性的广汽集团举例,其上半年预亏18.2亿至26亿元,总销量下滑12.5%至75.5万辆。除广汽丰田外,埃安、传祺、广汽本田销量全线下跌,后两者跌幅超20%。当多线溃败时,再大的基业也禁不住蚕食。
车叔总结
通过这场车圈期中考试可以看出,在市场整体增长的光环下,多数车企仍在挣扎求生。随着下半年产能释放与技术迭代加速,市场分化将进一步加剧。那么谁能在25年大考中笑到最后呢?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