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i人也能当营销公司的老总吗?”
一年前,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在微信视频号用这样一个问题,完成了一次“逆向操作”的亮相。在e人当道、情绪飙车的汽车舆论场,这位百年豪门的中方掌舵人,主动为自己的“内向”标上了注脚。
“i人”人设既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预期管理,也像是一句坦诚的免责声明:如果火不了,别怪我,我是个i人。
一年时间过去了,李凤刚发布了80多条视频,稳定更新。没有夸张表演,不刻意制造冲突,而是聚焦技术讲解与品牌理念传递,将奥迪在电动化转型中的思考与实践,转化为一场场“安静却有力”的沟通。恰恰是这种风格,成了他最大的辨识度。
而他的个人气质,也恰恰与一汽奥迪正在推进的“长期主义”和“差异化竞争”战略形成奇妙共振。
i人做内容:真诚是唯一的流量密码
"在奥迪的造车理念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任何性能与安全发生冲突,一定是安全优先。"在2025年8月7日杭州一汽奥迪技术周发布会上,李凤刚再次强调。
这句话几乎贯穿他的所有视频。在他置顶的首条视频中,他用两分半钟,专注讲解了一个细节:奥迪A5L的门把手。半隐藏式的门把手在发生碰撞时会弹出机械门把手拉绳,方便外部救援;车内则采用"一拉两用集成式门把手",将电子锁和机械锁集成在一起,无需额外学习成本。
"不是为了好看而设计,更是为了功能而设计。"这句总结让不少观众产生共鸣。
类似关于车辆品质标准和设计细节的讲解,成为他账号最主要的内容。坚持使用车规级芯片、保留物理按键、优化安全带与车身结构的协同设计......这些看似"不炫酷"的坚持,恰恰是奥迪作为传统豪华品牌的底色。
“汽车不是快消品,绝不拿用户练手。”李凤刚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不仅是回应行业风气,也是奥迪恪守的造车准则。
对于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专业的李凤刚而言,技术向的讲解是他的舒适区。整体来看,这些视频也收获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当然,i人的局限性也有体现。李凤刚的视频风格一丝不苟,少了些趣味性。
在小红书平台,他也尝试分享出差vlog,记录偷拍同事labubu却当场被抓包的小插曲。这种尝试是有必要的。更活泼的视频风格能够更容易触及到年轻消费者,有助于建立一个更有温度的品牌形象。
为什么要走到台前?多一条发声的渠道
在这个级别,李凤刚是BBA(奔驰、宝马、奥迪)中唯一长期坚持更新个人社交媒体账号的中方高管。在众声喧哗的社交环境中,一个内向者为什么要主动走到镜头前?
他的回答很实在:“期待没有特别高,至少增加了一个和客户直接沟通的渠道。”
他坦言,是受到了新势力品牌的启发,“我们看到国产新势力做得越来越好,技术上有很多亮点,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方面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他们在营销上也做得非常出色,适应了媒体时代的变化。”
事实上,新势力品牌的核心人物——如小米雷军、小鹏汽车何小鹏、蔚来李斌等,都亲自站台为产品发声。理想汽车李想在经历一段沉寂后,也再度频繁露面。老板亲自讲解,帮助消费者更直观地理解产品与技术。
就在李凤刚发布首条视频3天后,雷军以“勇气”为题发表年度演讲,重点讲述小米造车历程,小米 SU7 Ultra也在发布会亮相。该演讲通过多平台直播吸引数千万观看,雷军个人账号单日涨粉超百万。这再次验证了企业家亲自下场做营销的巨大能量。
李凤刚在一条视频中坦言,当新势力品牌将一些产品点大讲特讲、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时,我们作为传统品牌好像都没有参与进去。大家会认为说我们没有,但实际上我们很早很早就有了。
“到底是我们的客户不再喜欢我们擅长的这些东西,还是说我们没有把它沟通出去,客户根本就不知道?我更觉得是后者。”他表示。
而从内部看,一汽奥迪也确实需要一个更直接的传声筒。
李凤刚自2023年10月上任后,主导了一轮组织架构调整:重组区域团队,按市场竞争强度分级管理;成立线索中心,强化保客营销;建立经销商智能决策平台,通过数据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他的个人账号,正是这一系列变革在用户沟通层面的延伸——通过直接对话用户,收集需求、反哺产品。
更重要的是,一汽奥迪的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正处在关键节点。在李凤刚发布首条视频的2024年7月份,奥迪一汽新能源工厂(PPE 项目)处于量产前的全面验证阶段。一年后,基于PPE豪华纯电平台的首款国产车型奥迪 Q6L e-tron上市。
而选择在7月16日发布首条视频,也别有深意——这天正是奥迪品牌115周年纪念日。
非典型网红与“旧”势力的突围
百年豪门如何应对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正如一个i人如何做好内容一样,备受外界关注。
在行业转型中,传统豪华品牌常被质疑“跟不上节奏”。但李凤刚不这么认为。
2025年,他在介绍Q6L e-tron的竞争优势时坦言:“与传统豪华品牌相比,奥迪有华为赋能;和新势力品牌相比,这是一台奥迪。”
这句话背后,是奥迪清醒的转型定位:不放弃传统制造底蕴,同时积极拥抱本土技术伙伴。华为提供智能座舱与高阶智驾方案,奥迪负责整车工程、底盘调校与安全标准——这是一种“传统豪华+科技赋能”的双线打法。
而李凤刚本人,恰是这种战略的代言人:他既深入讲解纯电平台PPE的领先技术,也强调奥迪传统的钣金工艺与车身刚性;既展示华为赋能的智能座舱与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能力,也始终凸显奥迪在整车安全与操控质感上的深厚积淀。
这种不夸大、不回避的坦诚沟通方式,或许正是i人的优势:不迎合、不浮躁,用长期主义对抗短期焦虑。奥迪的市场策略与之高度同频——没有花里胡哨的设计、不炒作期货技术,而是把精力放在安全、工艺与可靠性上。正如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所言:“哪怕闭着眼,你也能凭驾驶质感认出这是一台奥迪。”
一年时间,李凤刚没有成为“顶流”,但他找到了与用户对话的频道。而一汽奥迪,也在电动化浪潮中逐渐找回自己的节奏。通过“油电共进”的产品战略、“融合直售”的模式创新以及“在中国,为中国”的深度本土化,这家老牌豪华车企正展现出转型中的坚定与独特思考。
在这个渴望真诚的时代,或许i人更适合做网红。而传统车企,也正依托深厚造车积淀,加速破局。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