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今年汽车行业的一大主题,就是“反内卷”,最近也有不少车企频繁表态,拒绝内卷、拒绝水军。而另一边,被内卷压力影响的还有汽车供应商。
在6月的时候,为了响应“反内卷”的大趋势,有很多车企都表态向供应商给出了60天支付账期承诺。来到8月,这60天的支付账期已经到了兑现的时候。但在热闹的销量数据与紧绷的现金流之间,车企们真的做到了自己给出的承诺吗?
承诺与现实的落差:支付改革遭遇执行瓶颈
从工信部设立的“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反映窗口”,能看出政策部门对60天支付账期承诺落实情况的重视态度。而最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也表示,包括一汽、东风、长安等央企,广汽、上汽、北汽等国企,以及吉利、长城、赛力斯等民企均已积极调整流程,但兑现进度呈现明显分化。目前仅有一汽、广汽、赛力斯三家车企被公开确认实现60天内付款,多数企业仍处于新旧账期过渡阶段。
执行的难点在于,车企普遍都处于新旧订单并行的现状,新订单优先满足60天账期要求,而存量债务就需要逐步消化了。而这背后,是企业对资金链断裂的深层焦虑。与此同时,60天账期的支付方式也存在一些模糊,除了少部分车企明令禁用商业汇票外,很多车企仍然可能通过承兑汇票或供应链金融工具变相延长实际回款周期。有供应商人员表示:“车企承诺60天结账,不意味着供应商真能在60天内拿到现金。”
账期缩短的蝴蝶效应其实已经开始显现了,过去车企平均182天的应付账款周转周期(个别高达274天),曾是缓解现金流压力的隐形杠杆。如今这一杠杆骤然缩短至60天,相当于百万辆级规模的车企需要提前腾挪上百亿资金。“3个月账期+6个月汇票”的传统操作开始变动,部分企业不得不直面资金池见底的窘境。部分企业不得不直面资金池见底的窘境。某新势力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高达195天,如果强制压缩至60天,超过九成的负债率将面临严峻考验。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账期改革成为检验企业财务健康的透视镜。
繁荣背后的财务困局:销量增长难掩利润危机
7月车市的数据还是很亮眼的,但仍然掩盖不住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的残酷现实。中汽协数据显示,7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7%,新能源汽车更以27.4%的增速跑赢大盘,占新车销量比重达48.7%。然而同期行业利润率仅4.8%,不仅低于规上工业企业5.1%的平均水平,更延续着十年间从8.99%滑落至4.3%的颓势。这种“增量不增利”的现状,在海外品牌中同样在上演,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因关税冲击预计损失超1300亿元利润,奔驰、宝马等欧洲巨头上半年利润跌幅最高达55.8%。
2024年,汽车行业应付账款及票据规模突破万亿元,Wind数据就曾发出预警,提出如果严格执行60天账期,超半数上市车企资金量将跌破安全线。典型如某新势力企业,负债率从2024年末87.45%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92.55%,195天的原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若压缩至60天,资金链将承受致命挤压。
为平衡60天账期支付承诺带来的现金流压力,部分车企开始寻找新“出口”。有供应商透露,车企或以缩短账期为筹码要求进一步降价,导致成本压力回灌至供应链。更令人担忧的是存量债务处置策略,部分企业可能通过新增融资填补缺口,致使负债率攀升。
转型阵痛中的出路:政策组合拳重塑产业生态
以60天账期改善车市内卷现状,其实是对汽车行业一次刮骨疗毒式的转型。近期部分品牌的“水军互黑”事件,足以看出车企对市场份额争夺的焦灼。但今年的众多政策已经给出了明确的信号,国务院常务会议规范新能源汽车竞争秩序,工信部叫停智能驾驶虚假宣传,《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修订版严控商业汇票滥用,这系列措施都直指“内卷”病灶。
对车企而言,加速资金周转效率成为生存必修课。许海东指出,企业需重构采购下单、合同审核、财务支付等流程节点,通过合同透明化消除隐形账期。对中小供应商,专精特新转型是破局关键,以技术壁垒或工艺优势换取议价能力,避免在账期博弈中被动妥协。
而减轻压力的一个新方向,或许在海外市场。7月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2.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激增120%,插混车型增速高达220%。比亚迪前7个月出口55.3万辆实现130%同比增长,奇瑞以66.7万辆出口量稳居榜首。这种"技术出海"模式既缓解国内价格战压力,也为供应链创造新增长空间。政策层面,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第四批资金将于10月下达,持续释放消费潜力。随着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汽车市场有望在规范中重获增长动能。
结语
六十天账期承诺已然到期,第一批应付账款进入清算周期,部分车企在资金筹备与流程再造中的踉跄,暴露出长期依赖账期杠杆的积弊。但阵痛终将孕育新生,对现金支付的坚守,央企国企的率先履约,以及新能源出口的强劲增长,都在为产业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与此同时,工信部着手制定汽车行业结算支付规范,也是对执行漏洞的制度性修补。当价格战让位于技术竞争,中国汽车工业才能真正摆脱“车圈恒大”的阴影,在全球化竞争中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力。这场支付革命掀开的,或许是汽车强国之路的新篇章。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