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惠州首富刘金成执掌的亿纬锂能,可能要迎来一波收获期。
单是2026年,我国锂电龙头亿纬锂能就放出不下4条预告:匈牙利大圆柱工厂建成;马来西亚储能工厂量产;能量密度350Wh/kg和800Wh/L的全固态电池问世;首个CLS项目出货......每一个都直击锂电行业最痛的神经。
这些美好预期更是直接拔高了刘金成的野心,势必要将亿纬锂能打造成世界一流企业,2026年的营收要破百亿美元。
那目前到底还有多少差距,他又如何步步为营?
“大圆柱+方形铁锂”差异化路线
实际上,放眼整个锂电池界,亿纬锂能都是十分亮眼的存在。
自2009年上市以来,亿纬锂能的营收连续15年增长,仅在2024年出现0.35%的小幅下滑收于486.1亿元;净利润更是在2009-2024年间翻了超100倍达到40.76亿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281.7亿元,同比增长30.06%。若真能按这个增速发展下去,公司营收在2026年破百亿美元不是问题。
那公司过往的成绩是否为它留下了什么积淀?
最直接的就是:技术和客户。
在亿纬锂能的产品矩阵中,真正为它打江山的主要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2025年上半年,这两类产品的营收占比分别为45.26%和36.56%。
在技术上,由于亿纬锂能比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友商晚入行几年失了先发优势,所以率先采取的是一种“大包大揽”的策略,它不赌特定技术路线,而是通过圆柱、软包、方形并行的方式接住了各种风口。
幸而行业景气度够硬,亿纬锂能虽然是后来者,却能慢慢“居上”。
2021年-2024年,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年装车量从2.92GWh大幅增长至18.7GWh,国内排名从第八攀升至第五,位居第二梯队。
公司的储能业务表现同样不俗。2024年,亿纬锂能成功反超比亚迪,以50.45GWh的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宁德时代。
然而动储电池发展到今天,早以不再是过往依靠国家引导、市场引导的雏形阶段,锂电企业要想夯实竞争力必须要学会化被动为主动,去积极定义电池。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深谙此道,逐步从以往“大而全”的技术路径慢慢突破,着重押注“大圆柱+方形铁锂”两大路线。
其中,大圆柱电池定位高端乘用车市场,方形铁锂则用于定位中低端乘用车、客车和储能市场,做到了雨露均沾。
和主流方形电池相比,大圆柱电池的优势非常明显,它的标准化程度更高、性能更优以及成本更低,早在2020年特斯拉发布4680大圆柱电池时便得到广泛关注。但奈何,国内企业的产品良率一直上不去,量产时间只得一拖再拖。
但这个痛点却偏偏被亿纬锂能攻克了,得以成为国内首家实现46系列大圆柱电池技术规模化落地的企业。
据公司董事长刘金成透露,它的4695系列大圆柱电池现已获得宝马青睐,将搭载在2025年年底上市的BMW新世代车型IX3中。
这还远不算完,实际早在2023年时,亿纬锂能的46系列电池还取得了未来5年客户意向性需求约486GWh,数量之大已经约为公司2024年动力电池出货量(30.29GWh)的16倍,这部分需求截至到2024年9月仅执行不到10%,剩下的订单都是公司未来营收的保障。
在储能电池领域,亿纬锂能则战略性与宁德时代走出差异化,当宁德时代主攻生产效率更高的卷绕工艺时,亿纬锂能独辟蹊径瞄准了生产效率虽低、但更适配大容量电池的叠片工艺,在一定程度上能更迎合储能向大储发展的趋势。
2024年,亿纬锂能推出王牌产品Mr.Big电芯和Mr.Giant储能系统,能效分别高达96.2%和95.5%,可以有效减少损耗。
据悉,亿纬锂能的Mr.Giant甚至可以帮助客户在全生命周期提升运营收益360万元。
有道是,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亿纬锂能优秀的产品力很难不获得客户青睐,它不仅常年是广汽、合众新能源等车企的一供,如今更是实现对零跑、小鹏等头部新势力车企的纯电车型单车型独供。
同时,在储能电池领域,亿纬锂能更是已经成为华为、阳光电源、Powin、瓦锡兰等大企的供应商。
如此一来,亿纬锂能的客户结构相当稳健,2024年的前五大客户占比仅为21.44%,比孚能科技(89.47%)、欣旺达(44.34%)等同行表现更优秀。
加码“固态电池+全球化”
诚然,过去数年的发展为亿纬锂能积累了技术、客户、订单基础,但若光靠“吃老本”未免短视。
公司下半场的竞争究竟会如何表现,还得看在固态电池、出海领域几斤几两。
就在9月2日,亿纬锂能扔出一个重磅炸弹,其旗下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正式揭牌,总面积高达11000平方米,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50万颗电芯,一期在2025年底便可建成,迈出商业化的关键一步。
同时,公司的“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也成功下线,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700Wh/L,已完全可以应用在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AI等高景气赛道。
无疑,此次关键突破为亿纬锂能接下来的战略规划打下了一针有力的强心剂。
2026年,亿纬锂能预计推出能量密度360Wh/kg和800Wh/L的全固态电池1.0;2028年,公司预计推出1000Wh/L的高比能全固态电池2.0,在节奏上不输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同行。
行业预计,到2030年全球半固态/固态电池的出货量有望超过600GWh,亿纬锂能若能保持住它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份额(约3.4%),从中分得100亿营收几乎不是问题。
出海,同样是亿纬锂能接下来面临的核心主题。
在这一方面,亿纬锂能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2020年-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虽从38.5亿元增长至117.9亿元,营收占比却从47.18%下降到了24.25%。
而反观宁德时代,同期其海外营收从79.08亿元增长至1103亿元,海外营收占比从15.71%提升到了30.48%;同为第二梯队的国轩高科,其海外营收也从1.59亿元增长到了110亿元,营收占比从2.36%提升至31.09%。
好在是,亿纬锂能醒悟的不算晚。
如今,亿纬锂能已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规划了三个海外基地,其中匈牙利工厂定位大圆柱电池,规划产能30GWh,主要用于给宝马配套,预计2026年建成;
马来西亚工厂则全面覆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目前已成功量产交付,预计二期储能项目将在2026年开始量产。
不仅如此,为有效规避贸易壁垒、实现轻资产运营,亿纬锂能还开创了CLS模式(合作研发、技术授权、服务支持)。
如今,公司首个CLS模式项目ACT已落地,它为一座年产能约为21GWh的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由亿纬锂能、康明斯、戴姆勒卡车、佩卡共同出资建设,其中亿纬锂能以1.5亿美元的出资额持股10%。
据悉,ACT项目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出货,三家外方企业及其关联方将成为亿纬锂能的主要客户。
不得不说,亿纬锂能可谓真的做到了“花小钱办大事”,虽然并没有达到对工厂的控制,但完全不耽误产能扩张,还能有效保障订单。
结语
从动储电池“全能王”到对“大圆柱+方形铁锂”的精准布局,亿纬锂能不仅从中积淀了技术和客户,更是创造了营收连续15年增长的好成绩。
如今下半场“固态电池+出海”之战悄然已至,亿纬锂能潜心深耕并小有所成,它在2026年是否真的能如愿实现百亿美元营收目标,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投资雷达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