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启动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聚焦行业突出问题,强化协同治理,净化汽车行业网络舆论环境,规范产业竞争秩序。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这是对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重要纠偏,也是维护市场秩序的有力举措。
随着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一些网络乱象悄然滋生。从对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功能、质量等作虚假宣传,到引用、捏造虚假数据,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等,再到组织、操纵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煽动网民情绪,打“口水战”……各种不正当手段层出不穷。一些厂商以“智能驾驶”混淆辅助驾驶概念,或通过以商养测、商测结合等手段发布不实数据,以及利用新型“网络水军”制造虚假热度和趋势,误导的不单是购车行为,更给用车安全埋下重重隐患。
汽车行业网络乱象背后是一条巨大的灰色利益链。在一家知名短视频平台的内部官方报价网站,一名60万粉丝的汽车博主,单条1到20秒的视频商单报价就在18000元,21秒到60秒的商单报价26000元,60秒以上商单报价38000元。知情人士表示,黑商单的报价会比这更高。谁充值多,就捧谁,然后拉踩其他品牌,某些虚假测评甚至会赚取数百万元。曾有人在网络上恶意炒作涉车企负面话题,恶意解读汽车企业销量波动;还有人以“舆论监督”等名义行要挟企业之实,甚至胁迫企业开展商务合作,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专项整治行动揭露了车圈存在的多种不正当竞争手段。除了明显的虚假宣传和诋毁行为外,还存在更隐蔽的误导消费者的做法。一些汽车厂商玩弄“换壳游戏”:改个前脸格栅、加个新配色、升级一下车机软件,就贴上“年度重磅迭代”的标签。自媒体成了车企营销的“传声筒”:有的收了合作费,只字不提车型短板,把普通功能吹成“黑科技”。这些行为不仅误导消费者,更给整个行业的创新氛围带来了负面影响。
近期,一批做虚假测评的博主已被缉拿归案。像曾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的“蔚来汽车自燃、碰撞后起火”“小米汽车碰撞后车门打不开”等信息,经查均为虚假信息。调查发现,一条显示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中发生撞击爆炸起火的视频,是国外的一起交通事故,被人移花接木;另一辆停在那儿被轻轻撞击就发生自燃的视频,根本就是Ai合成的。在一项针对小米汽车的碰撞测试中,网络博主称“汽车碰撞后电瓶断电,车门打不开,车辆自动报警无法启动”,但调查发现,在测试开始前电瓶就被人为断开了。这些虚假信息不仅损害了企业声誉,更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甚至可能威胁到行车安全。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公安部的网安局之前破获了一个黑公关产业团伙,23个人涉案资金两亿多元,投资成本很低,和这个比,做车岂不是很难吗?汽车的研发投资是非常大的,而且涉及到上万名工程师和几万名一线同事的心血。”李斌还谈到:“还有一些黑公关非常嚣张的说,‘李斌钱赔给你,你找我来拿’,这种都有。我觉得现在对于这一类抹黑式、造谣式的自媒体,对企业声誉影响非常大的自媒体,打击力度是不够的。”网络乱象肆虐,侵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一些车企也深受其害。此次六部门联合整治行业乱象,是对产业竞争秩序的有力维护,有助于引导企业将精力回归到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上。
主编点评
专项整治行动不仅是对违法者的惩戒,更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的警示,促使汽车厂商回归诚信经营轨道,以真实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汽车行业将迈向公平竞争、稳健发展的新阶段。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