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今年的成都车展,虽然少了些国际豪车的轰鸣,却一点没妨碍国产新能源车抢尽风头,尤其是那一大波带着“超大电池包”亮相的增程和插混车型。
可以说,本届成都车展最显眼的就是各家都在给增程、插混车型塞更大的电池,纯电续航从以前的100多公里直接飙到300公里往上,甚至有车型摸到400公里门槛,看起来,增程、插混车型似乎不再甘心只做“备胎”,而是要跟纯电车型掰一掰手腕了!
电池扩容潮
一直只做纯电的极氪这次来了个大反转,其首款插混SUV极氪9X一登场就成了焦点。这台车纯电就能跑380公里,为了撑起这样的续航,它塞进了一块70度电池包。这是什么概念?作为对比,小鹏P7+超长续航版也才用74.9度电池,续航高达685公里。只能说极氪这一步,跨得有点狠。极氪工作人员表示:"大电池肯定是趋势,车大就得多塞电池,混动也一样。"以前极氪专攻纯电,领克做插混,现在这堵墙被自家的浩瀚-S电混架构打破了,看来车企也在灵活调整路线。
不只是新势力在变阵,传统车企也在快速跟进。广汽昊铂、上汽智己纷纷推出品牌首款增程车型,昊铂HL增程版纯电续航350公里,智己LS6增程版更是做到450公里续航,该车用的是上汽和宁德时代联手搞的"恒星"超级增程系统,21万出头的价格只比自家纯电版就贵几千块,性价比确实够高。不过据了解,目前多家门店,目前展出的还都是纯电版,增程款得等段时间才能到店。
硬派越野也来凑了波热闹,长城坦克500新款Hi4-Z装上了59度电池,WLTC纯电续航超200公里,比老款的110公里翻了近一倍。以前开越野车总担心油耗,现在城里通勤能纯电跑,长途又能加油,这波升级确实说到了越野迷心坎里。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就连合资品牌也在拼命“补课”。其中别克高端子品牌"至境"一下子亮出三款概念车,L7轿车纯电续航超300公里,且9月就要全球首秀,看来是急着追赶这波大电池潮流。
说实话,纯电车从600公里跑到800公里,对天天通勤的人来说感觉不大,顶多是少充几次电。但增程、插混从100公里蹦到300-400公里,那可是质的飞跃。如此一来,用户平时上下班根本不用烧油,周末周边游也够了,对缓解续航焦虑来说,那真是雪中送炭。增程、插混这一变,说不定真要改写市场格局。
"大"治百病?
为啥大家突然都搞大电池?说到底还是成本下来了。高盛预测到2026年电动车电池价格可能腰斩,从2023年每千瓦时149美元降到80美元,成本下来,空间就有了,车企自然敢往车里塞更大的电池。
消费者当然乐见其成,以智己LS6增程版举例,该车和纯电版就差几千块,多花这点钱换个能烧油的底气,跑长途不用慌,这笔账谁都会算。而昊铂HL的车主更爽,平时用电通勤,偶尔长途用油,综合续航能到1369公里,基本告别续航焦虑了。
但大电池真是完美方案吗?在车叔看来也不尽然。就像蔚来李斌说的:“一年用不了几次油箱,却天天背着它跑,图啥?”这话虽然直白,但确实点出了一些混动车的尴尬,平时用电真香,可一旦需要跑远路,发动机的存在感就变得很微妙,你不用它,但它必须在。
有车企内部人士也坦言,电池不是越大越好。尤其是对紧凑型车来说,硬塞大电池可能导致车重超标、电耗飙升,反而违背低碳初衷。所以光拼电池容量还不够。智能化、整体体验才是接下来的竞争焦点。比如坦克给新500 Hi4-Z配上了激光雷达,让越野车也能智能驾驶;极氪用了浩瀚-S新架构,领克和极氪之间技术壁垒被打破。大家都在寻找新的平衡,不只是续航长短,更是重量、成本、操控和补能便利性的综合较量。在此背景下,发动机的角色正在从“主力”慢慢变成“替补”,关键时刻顶得上就行。而用户最终选择的,可能并不是续航最长的车,而是整体体验最优、最让人放心的那台。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增程、插混车型这波电池扩容确实让自身的实用性强了很多,甚至模糊了它们与纯电车的界限。但这一转变也把混动系统的另一重矛盾拖到台前,即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同时背负两套能源系统?答案可能因车而异,也因人而异。但能确定的是,续航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接下来,真正能拿下市场的,恐怕是那些能把大电池、低能耗和智能体验等环节做到最佳平衡的品牌!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