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日前,在长春航空展预演活动结束后,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汇天”)的两架参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进行编队训练时发生接触事故。据现场目击者称,两架飞行器在低空演练过程中因间距不足发生接触,其中一架飞行器成功降落,另一架则在着陆时出现机身损伤并引发明火。
事发后,航展现场应急响应机制立即启动,消防和救援人员迅速抵达现场处置。截至发稿,主办方确认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涉事飞行器已被转移,现场秩序已恢复正常。小鹏汇天方面表示,公司已成立专项工作组配合民航监管部门开展调查,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分析中。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小鹏汇天是小鹏汽车的生态企业,专注于智能电动飞行汽车的研发和制造。其前身为汇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立;2020年,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投资和控股下,正式成立如今的小鹏汇天。公司以“全球领先的低空产品创造者”为愿景,致力于通过核心技术的自研革新,为用户打造安全、智能的飞行汽车等低空出行产品。
小鹏汇天的核心产品是“陆地航母”,这是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由陆行体和飞行体两部分构成:陆行体是一款4-5座的智能驾驶座舱,搭载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可为飞行体多次补能,整车采用三轴六轮设计,支持6X6全轮驱动及后轮转向;飞行体(代号X3-F)是一款纯电动有人驾驶垂直起降航空器,支持手动和自动两种驾驶模式,具备270°全景双人座舱。飞行体可完全收纳至陆行体内,实现地面行驶,分离结合过程约需2-3分钟。
目前,全球首个飞行汽车量产工厂已封顶,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竣工,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规划年产能1万台。截至2025年9月初,中国市场收获近5000份订单。截至2025年4月,订单量约为5000台。若以单价约200万元计算,订单总额预估可达100亿元人民币。
eVTOL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的核心载体,近年来受到政策与资本的推动。2025年7月15日,小鹏汇天官宣完成了2.5亿美元B轮融资。至此,其累计披露融资额已超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83亿元),旨在确保飞行汽车研发、规模量产和商业化进程的顺利实现。
低空经济市场潜力巨大,有数据预测中国的低空经济规模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突发的压力测试
小鹏汇天在长春航展的碰撞事故,将其推向了风口浪尖,使其在技术、监管、市场和公众信心等多个层面面临严峻挑战。这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压力测试,检验着企业的综合实力。
事故直接暴露了eVTOL在复杂低空环境下的技术风险。低空域并非开阔天空,而是充满高楼、电缆、无人机和鸟群的“立体迷宫”,对感知、避障和飞控系统提出了极高要求。此外,电池安全也是焦点,着陆后起火可能与此相关。
由此引发的思考是,适航认证与监管审批是eVTOL商业化道路上关键的制度性门槛。事故可能让监管态度更趋审慎。eVTOL是新兴事物,其认证标准与传统航空器不同,存在“天然的不适配”。监管机构需要探索模块化、分级的审定机制。
这要求小鹏汇天需要完成以下工作:首先要将安全置于绝对核心,彻底查清事故原因,用更苛刻的标准测试和验证系统安全;加强与监管的协同,主动开放数据,积极参与标准共建,推动“风险共担”的沙盒机制等创新监管方式;通过限定场景的示范运营(如文旅、应急)积累安全记录,重新赢得市场信任。
以上,也说明了一个事实,eVTOL并非一上来就实现城市空中通勤,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初期重点拓展飞行营地、通航机场、旅游观光景区以及应急救援(如医疗救援、短途越障救援)等特定领域;下一步将推出高速长航程的eVTOL产品,解决场站之间、跨城交通等典型场景的空中交通问题;长远目标是推出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最终实现“门到门、点到点”的城市3D立体交通,以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百姓评车
凡事都是一体两面。虽然小鹏汇天在长春航展发生了事故,为未来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但也为其提供了审视自我的契机。这次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低空经济产业在腾飞之初必须直面的技术可靠性、安全冗余设计、法规适应性与公众信任等核心挑战。
无论是什么样的创新和突破,无不历经挑战与考验。能否将挑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就要看小鹏汇天如何应对了。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