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最近华为在汽车业界中持续成为焦点,先是广汽集团与华为官宣“启境”的成立,接着鸿蒙智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全新问界M7、问界M9与尚界H5的上市,自然也备受关注。
而就在9月22日,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带队前往华为深圳的大本营,与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举行高层会谈。此次会晤围绕战略互信、合作机制创新、企业治理优化等议题展开,不仅为双方下一阶段的全面协同铺平道路,更释放出东风汽车在智能化转型中加速突围的强烈信号。
此次高层会谈的目的十分明确,一是巩固与华为在技术、产品、营销等多层面的战略协同,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进一步打通资源;二是探索央企市场化运营的新路径,借助华为在流程管理、产品开发、数字化运营等方面的成熟经验,提升东风自身的体系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东风近年来在自主板块动作频频,从岚图、猛士到新成立的奕派科技,无一不体现出其试图通过“分线突围、模式创新”来重塑品牌格局的决心。而与华为的深度绑定,正是这一战略得以实施的关键所在,华为将同时扮演“外部大脑”与“技术引擎”的双重角色,为东风的智能化突围提供核心驱动力。
具体来看,猛士作为东风旗下硬派越野品牌,已在新车型M817上搭载华为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系统,成为华为技术赋能传统越野车型的典型案例。而此次会谈中提及的“新合作模式”,很可能意味着猛士将不再仅仅停留在技术采购层面,而是尝试在营销、服务乃至组织管理上引入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和IPMS(集成产品营销与服务)体系,实现从研发到市场端的全链条协同。这种合作已超越简单的供应商关系,更接近于一种“共生型”合作生态。
另一方面,奕派科技作为东风乘用车体系整合后成立的新实体,其与华为的合作则更具想象空间。从公开信息看,奕派与华为的合作项目代号“DH”,首款车型已进入用户调研阶段。尽管官方否认将成立新品牌,但多方信息显示,“DH项目”极有可能以独立品牌形式出现,甚至被推测为“境”字辈新成员,模式上类似广汽与华为的合作架构。这意味着,奕派并非简单采用华为部件,而是从产品定义、智能生态到渠道运营全面融入华为能力,试图打造一个高性价比、高智能化的新旗舰序列。
东风汽车与华为合作的再升级,反映出传统车企与科技企业融合已进入“深水区”。过去几年,华为通过HI模式、智选车等多种路径与车企合作,试图在智能汽车领域构建类似其在手机行业的生态影响力。
东风作为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其选择与华为深度绑定,不仅是对华为技术能力的认可,更是对智能化转型路径的主动选择。这种合作不再是单点技术采购,而是从组织架构、流程体系到品牌运营的全方位重构,标志着汽车产业从“制造驱动”向“科技+生态驱动”转变的趋势正在加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东风在此过程中展现出的改革魄力。无论是岚图通过“介绍上市”方式推进港股IPO,还是猛士业务分拆成立合资公司,亦或是奕派整合乘用车资源聚焦全价值链,都显示出东风正在以“壮士断腕”的姿态推进自主板块的深度转型。而与华为的合作,正是这一系列改革中最为关键的外部助推力。通过引入华为的体系能力,东风有望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实现“换道超车”,弥补传统车企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短板。
此外,东风与华为的合作模式若成功,将为其他国有车企乃至整个传统汽车行业提供可借鉴的转型样本。尤其是在如何平衡自主掌控与开放合作、如何整合传统制造优势与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等关键问题上,东风的探索具有先行意义。此外,这种深度融合也有助于推动智能汽车供应链从“硬部件”向“软硬一体+生态服务”升级,促进产业链价值重构。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电动化、智能化竞争的关键阶段,车企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一产品或技术的比拼,而是体系、生态、速度与模式的综合较量。东风与华为的这次合作升级,不仅是两家企业的战略选择,更是整个行业演进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未来的汽车企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打破传统边界,主动拥抱跨界融合,在开放中构建核心竞争力。
汽车网评:在智能汽车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东风与华为的这次深度携手,不仅是一次资源互补的商业合作,更是一场关于汽车产业未来形态的积极探索。其成败与否,将深刻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塑进程。唯有敢于重构体系、开放协同的企业,才能在下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先机。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