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高速自主上下匝道、城区避让鬼探头、漫游泊车等等,大家会发现这些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往往只在新能源车上见到,那油车是上辈子犯了什么错,到现在还吃不上一口热乎的?
油车为什么做不好智驾?
传统油车大多数用的是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由很多独立的ECU来控制,发动机管发动机的,车身管车身的,就像一家头部企业,里面有复杂且庞大的部门职能,想跨部门沟通得好几层上传下达,这对于高阶辅助驾驶的布置,可以说是灾难。
因为传感器采集数据后,需要分析并作出驾驶决策,这些动作要在毫米级以内完成,而分布式架构,难以做到高效传达,可能等它处理完了,高速出口都错过好几个了。而且别忘了,油车的动力传输也没有新能源车那么快,响应速度要比电信号慢不少,想要自动变道甚至是极限加塞,没法很精准控制。
其次,传统油车的原生布局,并没有考虑到要布置辅助驾驶硬件的空间,而且以12V供电为主,而辅助驾驶硬件的运行,需要长时间、大功率的电力支撑,还得考虑散热问题。所以油车不是做不到高阶辅助驾驶上车,而是难度不是一般大。
但问题来了,上汽大众的pro家族(帕萨特pro、途观L pro、途昂pro),明明是传统油车,怎么又能用上可靠的辅助驾驶呢?
上汽大众是如何克服的
不是双离合不够快,而是新能源车把变速箱去掉的做法更极致。为了解决油车相对电车的动力响应不够快且不够连贯的问题,上汽大众联合卓驭,做了一套非线性的控制算法:既然你左右横跳,那我也不用专一了,说白了就是尽可能贴合有起伏的动力曲线,来确保加减速和转向的平顺性。同时对于智驾域控放在哪里,也经过深思熟虑,首先是用热仿真试验去看看哪里合适放,毕竟油车的热源有很多,其次是用更适合油车的风冷方式。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Pro家族背后的MQB Evo平台,相比分布式域控,它的集中程度更高,而且传输速度和带宽更高。如果传统分布式是拨号上网的速度,只能玩玩单机游戏,那MQB Evo的架构起码是100兆光纤的级别,联机的3A大作也能随便玩了。
油车+智驾,只是噱头?
新势力都在拼命卷城区NOA,而上汽大众的辅助驾驶,只支持高速路段,真的落后了吗?其实不然。一是上汽大众自己调研过,只有不到30%的用户会在城市里用高阶辅助驾驶,所以它不是去创造需求而是适应需求;二是做城区NOA需要大量的训练和数据,成本和落地效率都不好保证。
何况上汽大众这套硬件,规格已经比同级对手高,为的就是提高冗余度。整套方案思路就跟特斯拉、小鹏类似,以视觉为主导,人类用两只眼睛,通过视差原理就能判断距离物体的距离,辅助驾驶一样可行,何况还能把价格打下来。
具体的表现,我就说两个印象深刻的点,一是效率和安全能很好平衡,比如自主超车的时机很果断,进出匝道能跟上车流,不会只依照限速牌来行驶。即便错过了高速出口,它的做法是在通过视觉和听觉多次提醒,并且在出口前缓慢减速,给驾驶者留了充足时间来补救。在一些极端情况,比如驾驶者失去意识了,还能稳稳当当地自己停在路边,主动拨打救援电话。
二是人机共驾的友好程度很高:当你觉得车速不够快,只管踩油门就行,它会自动上调时速上限,不一定非得按方向盘按键来调速,很符合直觉;想干预转向,打方向盘的第一下也不会跟你较劲,就跟自己开车没区别,关键是上述两点,人驾和机驾的切换几乎是无感的。
除了能实现高速上的辅助驾驶,这次Pro家族还同步升级了车机系统,同时接入deepseek和文心一言大模型,一个管深度思考,另一个主打快速响应,日常用听懂人话的几率大大提高,想当孩子的百科全书,现在也能胜任了。
用一句话去总结上汽大众Pro家族的辅助驾驶风格,那就是稳,就跟大众造车的风格一样。虽说硬件和算法都是由卓驭主要提供,但很明显注入了大众的基因。其实智能化不一定是新能源车的专利,只要有合适的架构做土壤,再加上优秀的算法调校,传统燃油车一样能做好。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