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此前,有消息称,星途汽车管理层将迎来新一轮变动,担任星途营销中心总经理逾三年的黄招根即将调离。黄招根的职责预计会由刘赫宁接替,而这位刘赫宁加入奇瑞体系的时间不长,曾在长城汽车任职,负责高端品牌魏牌的营销。
说到魏牌,今年5月,在魏牌蓝山焕新版发布会上,冯复之以魏牌CEO的身份首秀,成为除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之外,另一位更偏向C端市场的企业发言人。
无独有偶,今年7月,赵长江由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转任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李慧由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转任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
不知不觉中,三大自主品牌的高端品牌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换帅。
究竟是战术调整还是战略转折?无论目的如何,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王传福、魏建军和尹同跃对自家的高端化进程都不满意!
临危受命,尹同跃的“奥迪”又换帅
奇瑞高端化的历程可谓是“一咏三叹”,一叹瑞麒不得章法,二叹观致生不逢时,三叹星途厚积“未”发。
2017年法兰克福车展首秀时,尹同跃曾豪言要打造“奇瑞的奥迪”这个品牌就是星途。
虽然成立时间颇长,但星途的产品谱系一直相对松散,直到 2022 年之前还只有两款车,一款轿车和一款 SUV。
直到 2022 年中黄招根到任后,星途的产品体系才逐渐成熟。2023 年,星途一口气推出了三款新车追风、凌云、揽月,分别覆盖了从紧凑级到中大型的整条 SUV 产品线,不过那时候还是以燃油车为主,新能源味并不浓厚。
直到星纪元系列推出首款车型星纪元 ES,标志着星途正式向电动化转型,后来推出了星纪元ET。
黄招根在任三年有功,快速补齐了“3+3+2”产品矩阵,但营销策略始终在“模仿新势力”中不得其法。
例如星纪元ET上市时,对标理想L7的配置和定价看似精准,黄招根充满信心“尹总面前我立一个军令状,明年星纪元ET肯定会月销破万”。
尹同跃也笑呵呵的说“我觉得品牌向上,品牌的含金量比每年卖多少更重要,但是这个含金量也要体现在销量上面,如果销量太少的话也说不过去”。
可见当时集团上下对这款车寄予厚望,但事实是星纪元ET因智能化体验滞后、设计语言争议,最终“参数赢麻、销量扑街”。今年9月,星纪元 ET最新月销量为60辆,2025年累计销量为7522辆。
有网友锐评“这么好的车一直没做起来销量,确实该换人。”
今年7月,奇瑞集团宣布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捷途、iCAR保持独立,与华为合作的智界也独立运营,而原本独立的星途品牌却划归到该事业群下。
而刘赫宁也是这时以新事业群下营销服务中心总经理的身份露面的,直接向事业群总经理李学用汇报,可见重用。时隔仅两个月后,刘赫宁的职位变成 “待调整”。
或许此次“换帅”和7月调整以来,星途仍无起色的销量有关。
本月初,奇瑞公布9月销量数据,星途品牌销售了10,802辆,同比下滑31%,成为奇瑞旗下唯一销量下滑的品牌。另外,这是星途品牌连续第三个月销量下跌。7月暴跌52.77%,8月下跌32.45%。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星途累计销量为76490辆,同比下滑20.3%。
截至目前,星途已历经七次核心管理层调整,高管平均任期不足1.5年。其实客观来说,黄招根任期内很好的完成了产品从0到1的搭建,但现在星途需要的是从1到100的突破。
担上重担的刘赫宁又该如何让星途从产品堆砌走向品牌认同?
魏建军赌上“姓氏”,魏牌为荣誉而战
刘赫宁履历中最亮眼的点在于曾魏牌的营销工作,说到魏牌,同样是一个自主品牌高端化的故事。
在合资品牌横行中国车市,自主品牌努力打造高端产品试图与其争锋的2016年,魏建军高调表示:“魏品牌把我的姓氏都赌上了,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豪言壮语拉开了长城汽车高端化的序幕。
其实和7年后雷军那句“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是一样的句式,只是一个说得更漂亮。
创立之初,魏派凭借 VV系列迅速打开市场,当然,这是一个燃油车系列,在2018年总销量短暂达到约14万辆的巅峰后,魏派的颓势便开始显现,到了2020年,总销量几乎腰斩,仅剩约7.85万辆。
在2021年,长城彻底否定了魏派早期的战略,陆续停产了所有VV系列车型,开始了新一轮的产品规划。
这一番改革可谓是大刀阔斧,魏派改名成了魏牌,宣发上不再强调豪华,取而代之的是高端。
品牌定位也随之改变,开始走混动路线,目标是要做“新一代智能汽车”,把竞争对手瞄准蔚小理等新势力企业,要以传统厂商的底蕴、智能化的技术去叫板这些新一代汽车品牌。有意思的是,后来出任长城魏牌CEO的冯复之在理想、小鹏都待过,自家“铁娘子”王凤英跑去救小鹏于水火。
而在具体的车型上,VV系列替换为摩卡、玛奇朵与拿铁三款以咖啡名字命名的全新车型,当然这个“咖啡文化”并没得到多少好评。目前魏牌在售的车型仅有蓝山、高山、摩卡三款,卖得最好的是MPV高山,很难作为走量车型支撑规模,且产品主要聚焦于30万元以上市场。
反而是从2021年开始脱离魏派,正式独立运营的坦克,在硬派越野SUV市场开启了“只手遮天”的5年。
整体来说,魏牌一直没能走出低谷,但魏建军不止一次强调,长城汽车不会放弃魏牌“从来没有动摇过对魏牌的热爱”。
魏建军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解释称,长城汽车的产品力不差,只是渠道存在不足。他表示,当前汽车经销商普遍面临关店、转型的巨大压力,而长城经销商又主要聚集在低线城市和高线城市的非核心区域,缺乏经营30万以上高端车型的信心,直营将解决长城与高端用户断联的问题。
渠道这事,冯复之很熟,他在理想、小鹏等品牌都是负责零售渠道建设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去年长城开了300家直营店,在今年5月下旬已落地430家,预计年底达600家。
近日,长城汽车针对直营渠道体系展开新一轮战略调整,坦克品牌正式全面退出直营网络,原“长城智选”直营体系更名为“魏牌新能源直营”,亲儿子待遇还是如此实诚。
这直接导致长城上半年销售费用高达50.36亿元,同比暴涨63.31%,扣非净利润仅为35.8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6.39%。
对于一向走“保利润”的路线的长城,无论是搞直营店还是撤走坦克,都是险棋。
长城的高端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接下来冯会怎么操刀这600家直营店?渠道变革能否拯救魏牌?
“销冠”比亚迪有点愁,腾势高开低走急坏王传福
2010年,比亚迪与梅赛德斯-奔驰以“技术对等”的创新模式携手,创立了腾势,这个品牌曾被寄予开创高端新能源市场新格局的厚望。
相较于星途、魏牌在摸爬滚打中成长,腾势一开始就选择了新能源路线。
2014年,腾势汽车的第一款车腾势400上市,此后在2015年至2021年的六年当中,腾势卖出的年销量总计也就两万辆上下,在豪华市场的海洋中,不过是投入一个小石子,甚至没有激起什么涟漪。背后或许是合资双方的相互拉扯,缺乏市场基础等原因。
仅在2016-2020年期间,腾势净亏损累计已超40亿元。2021年底,面对长期的亏损,戴姆勒奔驰将腾势40%股权转让给比亚迪,同时移交了管理权。王传福把腾势交给了赵长江接管。
赵长江,2009年大学毕业就进入了比亚迪工作,8年时间做到了比亚迪汽车销售总经理,成为比亚迪史上最年轻的销售一把手。
年轻的赵长江出人意料的选择了以豪华MPV产品开局,那时的MPV领域只有别克GL8的绝对统治,远不如今天百舸争流。
很幸运,腾势D9一炮而红,截至今年6月,腾势D9已经生产超25万辆,在国产MPV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腾势D9很成功,但也太成功了,导致后续的N7、N8等车型都显得有些“高开低走”,导致大家对腾势的期待很高。
2024年,比亚迪完全独资控股腾势。
2025年,7月4日凌晨,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通过微博发布“告别信”,确认与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李慧岗位对调,目的是通过多元化管理经验赋能不同业务板块,强化组织活力。
此时的腾势已经连续两年销量未达目标了,2025年腾势还定下了超过 30 万辆的销量目标,比去年的实际销量翻了两倍还多。
2025年上半年销量数据显示,腾势1-6月累计销量达79830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4%,上半年的完成度仅为26%。
此前,在比亚迪股东大会上,王传福也罕见地表达了“焦急”,指出腾势面临的问题是“技术未转化为情绪价值”。
说到技术,腾势有点愁,它的核心技术比如刀片电池、云辇系统等都和比亚迪高度共享:比如D9的云辇-C 已经下放到了海豹06EV,天神之眼辅助驾驶全系普及。在消费者眼中,腾势似乎逐渐沦为了“精装修比亚迪”,难以感受到腾势作为高端品牌的独特价值,使用户建立起真正的高端认知,从而难以实现高端溢价。
总的来说,人事调整传递了比亚迪破解高端化的焦虑,当技术平权消解了传统豪华壁垒,腾势不仅要做销量支柱,更是为比亚迪探索“新豪华”的定义。李慧要承担的压力或许比想象中更重。
写在最后:
曾经,高端品牌稍有余力就一个劲冲高,浮沉又浮沉,磨了太多年,多少雄心都磨钝了。
如今,自主品牌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刻,但多少人感叹过“大而不强”。
近半年来奇瑞、长城、比亚迪对旗下高端品牌的换帅动作无疑是高端化的再一次关键押注,换帅如换刀,这次能否再进一步。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