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未来八十多天,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即将迎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库存消化战。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为明年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设立了更高的技术门槛。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规定是,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纯电动续驶里程,必须满足有条件的等效纯电里程不低于100公里。
这一变化远超此前43公里的要求,提升了132%,意味着众多在售混合动力车型将失去购置税减免资格。随着2026年1月1日政策实施日临近,车企们正面临一场艰巨的库存消化挑战。
技术门槛大幅提升
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详细规定了2026年至2027年新能源汽车享受购置税减免的具体技术要求。与以往政策相比,新标准在多个维度提升了门槛,不仅针对插电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还包括纯电动车的能耗以及混动车型在不同模式下的油耗电耗指标。
纯电动乘用车方面,新规要求百公里电能消耗量应不高于《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GB 36980.1—2025)对应车型的电能消耗量限值。这项国家标准于2025年5月发布,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纯电动车的能效要求被进一步提高。
另外新规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新规要求更为细致,不仅纯电续航里程需不低于100公里,还按车辆整备质量分档设置了能耗要求。在电量保持模式下,整备质量2510kg以下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应低于《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对应车型限值的70%,2510kg及以上的则应低于75%。
新规对车辆能耗和续航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插电混动车型在电量消耗模式下的电耗也需低于对应限值的140%至145%,全面覆盖了车辆使用的各种场景。从政策导向看,新规意在通过技术门槛提升,推动电池容量和混动系统等技术升级,优化驾乘体验,提升产品安全性与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低能耗的需求。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此次调整是为适应新能源汽车续航快速提升,发动机增程技术提升,确保政策与技术发展同步。通过提高技术门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淘汰落后产品,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产业日渐成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支持的重点自然从普及推广转向了技术引领和高质量发展。新规将车辆购置税减免门槛提升到100公里,意味着未来能够享受优惠的插混车型必须具备更长的纯电续航能力,更多依赖电力来驱动,从而真正发挥其节能减排的潜力。
车企面临双重挑战
年底市场或迎价格战
提高后的技术门槛对汽车企业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影响。据统计,比亚迪、吉利、银河等品牌的多款车型成为新规下的“重灾区”。
比亚迪王朝网和海洋网中,除汉、唐等少数车型外,其余插混车型几乎都有纯电续航里程不超过100公里的版本,这些车型目前占品牌销量的相当高比例。
吉利银河系列也不例外,除了银河L7外,其余插混车型基本都未能达到100公里纯电续航的新标准。
受影响的不限于国产品牌,一些传统车企推出的PHEV车型,如沃尔沃XC60 PHEV、雅阁PHEV、帕萨特 PHEV等也同样面临挑战。
市场表现各异的车型在新规面前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对于畅销车型,有些车企已经迅速行动。以比亚迪为例,前段时间刚刚推出了一批车型的新版本,基本都是纯电续航里程超过100公里以上的配置,积极迎合新政策的要求。
而对于那些本就销量平平的PHEV车型,面临的选择更为艰难。要么增大电池以满足规定,但这会导致成本和售价上升,可能进一步影响销量;要么只能面临停产的命运。
根据公告要求,不符合新规但希望列入2026年第1期《减免税目录》的车型,应在2025年12月12日之前完成申报。这意味着现在距离申报截止只有不到两个月时间,而距离新政策实施也只有八十多天,车企清理库存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9月汽车消费指数为88.9,高于上月,预期10月汽车销量将超过9月,继续走高。今年以来,截至9月10日,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达到了830万份,政策的持续发力对拉动汽车消费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今年国庆假期,全国多地举办大型车展,叠加9月底新车密集上市,进一步激发了消费热情。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车市开始年终冲刺,投放新车型、花样降价促销、抢抓补贴窗口期成为车企的主要应对策略。
产业加速优胜劣汰
高质量发展成主旋律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专家认为,这次调整对于明年1月1号开始减半征收购置税的部分车型提出了更高的能耗要求,肯定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新能源车整体的技术水平。有券商分析师也表达了同样观点,认为新规大原则还是提高技术标准,提高门槛,推动产能出清。
新规的实施意味着,那些纯电续航里程低于100公里的新能源车,以及电耗、油耗表现不佳的车型,从明年开始将无法享受购置税减免的政策优惠。在入门级市场,多缴纳车价5%的费用,将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这对于那些依赖价格竞争力的车型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
行业专家指出,新规的发布有四大核心目标: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引导理性消费,保护消费者权益;平稳推进政策退出。
对于技术储备不足的车企,将面临巨大压力,需要加速技术迭代以确保主力车型获得购置税减免资格。而对于技术领先的车企而言,新规将成为巩固市场地位的契机,进一步扩大市场优势。
此外,新规对纯电动汽车的百公里电耗提出更高要求,意味着电老虎、油老虎,还有那些纯电续航里程低于100公里的新能源车,明年开始就别想拿购置税减免的政策优惠了。这也是从政策层面促进车企打造出更符合新能源根本属性的新能源车,减少浑水摸鱼的情况出现。
同时,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整合与裁员潮中,供应链迎来三大变化:
首先,动力转型推升新能源车市占,传统内燃机零组件需求急速萎缩,而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相关产业快速扩张。
其次,品牌版图重组,中国车企崛起并挑战欧美日Tier 1供应商地位,供应链势力重新洗牌。
最后,国产化趋势加速,在美国高关税与去全球化政策下,外资车厂纷纷扩大在地生产,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
而八十多天的窗口期转瞬即逝,汽车生产企业正在双线作战:一面加速技术升级,推出符合新标准的产品;一面全力清理库存,为明年市场做准备。
车叔总结
站在政策转折点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提升的道路。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变化、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不仅能在这次洗牌中生存下来,还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