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上车前提前开空调降温,上车后在车机点一杯外卖咖啡,下车前帮你停进车位,停车时当一名靠谱的“保安”随时观察有没有被开门杀。每次在新能源车上体验到以上场景,你会觉得科技在进步。
但当你打到一辆网约车,碰上稀奇古怪的开门方式,又或者自己开着车,翻遍菜单才看到后视镜调节的按钮,你又会觉得,现在的新能源车“过于先进”。
好消息是,以后的新能源车,会回归到理性和实用上,减少看似花里花哨的功能。
比如说门把手,国家就说要出手管了。
自从特斯拉带头使用隐藏式门把手,之后的新能源车,这东西几乎成了标配。它的初衷是好的:降低风阻提升续航,但各家的发展路径不太一样:有跟随特斯拉步伐的,有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动弹出的,也有半隐藏式但依靠微动开关开启的,还有结合了机械解锁的,等等。
每逢过年过节,车主都得亲自指导一下亲戚朋友,如何开车门。不够直观,是大多数新能源车门把手的痛点。
车外都如此复杂了,车内就更乱了,车主都不一定知道四个门的车内物理应急开关具体在哪。
风阻减少跟开门便利,用户会如何选?科技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搞死人”为本?再说了,一些设计不合理的隐藏式门把手,还会增加外部营救的难度。
改,是板上钉钉的事,那如何改?
第一,每个车门都要有通过机械释放来开启的门把手。所谓机械释放,是指门把手和门锁之间通过机械零件连接,也就是不能只通过电释放这一种方式来开门。考虑到碰撞事故发生后,车门可能会变形导致无法打开,所以目前新国标,是对非碰撞侧的车门,有不借助外力打开的硬性要求。
第二,在触发安全气囊引爆(国标提到的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的情况之一),或者经过标准中的正碰试验后,车外门把手还能不依靠外部工具来打开。放到现实中就是,例如车辆发生追尾等情况,还能通过机械释放的方式来开门。这里面还隐藏了一个大前提就是,车辆检测到碰撞等情况能自动解锁。
(标致206)
那车企会如何改进?可以考虑换成这种半隐藏式+机械解锁的,成本不会高到哪里去,毕竟十几年前的A0级小车就已经有了。
而车内的门把手,这次新国标也有新规定。说人话就是:容易找得到且容易打开。目前一些中低端车型的后排机械开门,采用盖板+拉绳的设计,可能就不太能满足了。目前门把手新国标还只是征求意见阶段,离落实还有一段时间。
除了门把手即将要被国家整改之外,最近不少上市的新车,也逐渐增加了车内实体按键的数量。原因无他,就是把车内大部分功能都集成在屏幕上的做法不够便利。
又或者是把实体按键放到更加显眼的地方。
而且不只是自主品牌有这意识,合资品牌也开始“拨乱反正”了。一方面是海外市场用户,更加习惯于实体按键能盲操的便利性,二是将实体按键改成触控之后,尽管能用震动模拟出真实触感,但事实证明并没有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反而增加了误触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连专业的安全机构都觉得实体按键更安全。
(大众ID Cross概念车)
实体-触控-回归实体,好像绕了一个无意义的大圈,但如果把时间往回推,当新能源车带着辅助驾驶、娱乐大屏等大量新功能来到车内,用按键去赋予每一个功能点,显然不现实,所以不得不把功能都整合到一块大屏里,而现在回归实体,不过是经过时间验证,发现其中的不合理并改进而已,门把手的形式也是如此。但最终幸运的是,良币没有被劣币驱逐,不合理、不好用的功能配置,始终会有拨乱反正的一天。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