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作为中国头部车企的奇瑞提到了一个概念——“持续”。
我们知道,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框架,在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下,发生了重构,因此,新兴品牌入局、传统车企转型,数年之间,出现了不少一夜爆红却又昙花一现的品牌或者事物,随着市场优胜劣汰的加剧,行业不少品牌回味出一个道理,参与市场竞争,大家都不是来赚快钱的,而是要走长期主义路线。
而奇瑞所讲究的“持续”和行业讲究的“长期主义”有一定的共性,但又有一些,当下或许只有奇瑞才能做到的部分——在海内外营收接近的基础上,向着海外营收大于国内的目标,继续前行。
“强者愈强”的胜者,更快速度突破200万
盘点近年来奇瑞的战略规划以及实践与成就来说,可以发现,奇瑞真的将“持续”落实的很好。
2022年发布瑶光技术战略,2023年在持续推进的转型战略中,宣示“不再客气”,2024年取得首次年内销量突破200万的里程碑。
到了2025年,奇瑞发展速度再进阶,论销量规模,今年前三季度,奇瑞集团累计销量达2007768辆,同比增长14.5%,这是奇瑞再一次的历史突破,以最快的速度取得了年内突破200万辆的成就,而横向对比市场,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保持着整体稳中有进的规模,但由于参与者变多了,平均下来,大部分品牌的日子都不好过,但奇瑞是这场“马太效应”中,“强者愈强”的胜者。
而如果说燃油车映照的是当下的辉煌,那么新能源汽车就代表着未来的前景。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奇瑞集团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587545辆,同比增长77.1%,规模稳定在行业前五。
到了出口板块,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奇瑞出口量达 936428 辆,同比增长12.9%,也就是说,平均每25秒就有一辆“奇瑞造”驶向海外。而在普遍被行业认为是“难啃的骨头”,也就是“汽车发源地”的欧洲市场,奇瑞1-9月销量达14.5万台、同比增长超2倍。
这里就不得不插一句题外话,奇瑞集团汽车高端品牌星途汽车,在海外的豪华形象颇受认可,就如同国内提起豪华品牌大家想起的是“BBA”,在部分海外市场,大家想起的豪华是“BBE(EXEED)”。
销量水涨船高,品牌声名鹊起,奇瑞也就顺理成章的连续入榜《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在同步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探索中,奇瑞还入选“2025企业ESG实践案例”,论节能减排,奇瑞也有一套。
以上种种销量数据以及成就则表明,奇瑞国内“大盘”已经稳了,同时海外也打好“点线面”的基础,完成了力量的深度蓄积,那么,是时候放大招了。因此,奇瑞汽车9月25日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了奇瑞正式开启国际资本市场新征程的信号。
全球化创新体系,也要‘不客气’了
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是全球汽车发展的主线,而汽车全球化,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主线。
近年来,多家车企都发布了出海战略,目前看来,其实很多都还处于“铺路”阶段,再加上一些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进展缓慢。
从2003年开始,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的位置奇瑞一坐就是22年,奇瑞集团给到的数据表明,截至2025年9月底,奇瑞全球累计用户超过了1772万,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海外用户超过了543万。在本就领先的基础上,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再次表示,从今年开始,“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也要‘不客气’了”。
所谓“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主要指的是奇瑞要建立覆盖新能源、智能化、AI化等领域的全球化创新体系,拒绝内卷,主要靠实力说话。
当前,设立了包括中国研发本部在内,覆盖德国·法兰克福、西班牙·巴塞罗那、巴西·圣保罗、日本·横滨、马来西亚·吉隆坡、阿联酋·迪拜、墨西哥·墨西哥城等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的8大研发中心。拥有超3万研发人员、超1万软件研发人员,硕博研发人员6500+人,首席科学家28人。
在持续扩充研发团队规模之际,奇瑞还配套搭建了覆盖5个技术领域,推进500+技术项目,数量上总计超300的瑶光实验室,这是独属于奇瑞的“有围墙的研究院”,旨在助推奇瑞的研发体系能够以落在实处的模式更加高效。
此外,中国汽车产业对世界的颠覆,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奇瑞还将搭建覆盖芜湖、北京、上海、欧洲、新加坡等多地的“开阳创新中心”,联合全球100+顶尖高校,汇聚10000+高端人才,开展1779技术工程,有17个大方向,79个子项目,发掘4000+星火课题。
在对技术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下,热效率能达到48%的鲲鹏天擎发动机、犀牛S全固态电池、L4前装量产RoboCar、1.2兆瓦迅龙秒充、墨甲机器人、凌霄飞行平台等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成果即将悉数落地,加码产品带来更强“说服力”。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奇瑞技术集大成者之一的纵横G700还凭借方舟两栖系统横渡长江,这表明奇瑞作为“实在人”的技术并没有停留在“PPT”阶段的构想,而是真的把控在手。
走向星辰大海,需要面对的是那些拥有几十年上百年历史底蕴的汽车品牌,但人总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前进,“偏安一隅”也始终不是奇瑞的型格,如今,奇瑞将以“有围墙的研究院”创造自身无可替代的价值,以“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联合多方优势,用这种将全球的创新资源进行了系统性的整合与落地,把宏大的战略落在实处的模式,将助力奇瑞加速技术实力的累积,从而更好的走向全球市场。
出海因地制宜,实现本土化融合
俗话说,想要在一个国家赚钱,那就要尊重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风土人情与人文习俗。
在国内的制造以及营销经验或许能够给出海提供一定的借鉴,但照搬显然是行不通的,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出海经验的车企,奇瑞的变通能力不一般。
在出海层面,从过去到现在,奇瑞一直在做一件事——“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be somewhere”,也就是“因地制宜”。
比如在智能座舱板块,不少汽车品牌还处于适应海外市场的初级研发与调适阶段,奇瑞所开发的智能座舱已经能覆盖国家和地区120+个,车联网覆盖国家50+个,支持30+个国家智慧语音交互,对于那些偏好于使用手机生态的全球用户,奇瑞也表示尊重,当前奇瑞智能座舱全球品牌覆盖率已经超过了100。
而在智能驾驶辅助板块,采用E2E+VLM猎鹰大模型,全球搭载量超500万台,其中泊车功能搭载率达100%,避免事故发生超300万次。而这样安全又便捷的智能驾驶辅助体验,除了技术内核,还依托于奇瑞全球安全研究分析中心通过全球超12000事故数据所总结的经验进行开发。在被动安全板块,奇瑞集团包含奇瑞、捷途、星途等多个品牌旗下车型除了中国的中保研、C-NCAP等测试机构,还在欧洲E-NCAP、澳大利亚A-NCAP多个海外测试机构多次取得出色成绩。
当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也是需要重点管理的对象,当前奇瑞开发的犀牛S全固态电池,扛得住针刺、电钻测试,不起火、不爆炸,用扎实的安全实力,为中国汽车产品在海外树立安全形象。
此外,奇瑞汽车还针对全球不同区域用户场景,实现属地环境融入、属地差异化开发、本地化融合。比如开展Exlantix ES欧洲验证,Jaecoo 7欧洲雪地路试,Omoda 9欧洲拖车路试,在路试中实现产品的本土化优化调整,从而获得契合当地用户需求的状态。
到了工厂层面,奇瑞也不是单纯的把汽车“卖出去”,而是在国内外搭建16个KD工厂,以极限缩短物理距离的方式,实现在海外市场更好的本土化融合。
显而易见的是,要做到以上种种“因地制宜”是一个需要时间叠加、缓慢累积的过程,但在奇瑞身上,这一切早在2001年10月,首批10辆风云轿车从天津港启运至叙利亚,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因此,相较于大部分同样主张出海的汽车品牌,奇瑞的全球化脚步是扎实而难以追赶的。
写在最后:2025年,既是中国“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奇瑞“瑶光2025”战略,更是很多国家和地区从政策到企业对汽车电气化加码的关键一年,从中国到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革的序幕即将拉开。作为“理工男”,奇瑞以数十年如一日的扎实累积搭建向上冲高之路,在行业还没有“长期主义”明确概念的时候,就已经将“持续”刻入发展基因,强悍的技术实力、因地制宜的产品调适,在奇瑞搭建的出海框架下,能够发挥更大的威力,在奇瑞“不客气”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下,一个新的世界级的中国品牌,即将崛起。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