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当四位年轻的90后甚至00后中国设计师走向舞台时,日产汽车等于从一种官方姿态告诉外界:中国消费者喜好的汽车审美,我们都尊重并且付诸实践。这放在以前的跨国车企里,敢于这么“下放权限”且让真正本土年轻设计师主导全新一代车型设计语言的,真的不多见。
不久前,在一场主题为“日产中国40周年品牌之夜”活动上,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致欣在发言结束前,将四位年轻的中国设计师请上了舞台中央:日产中国设计中心——N6的设计师王一杭;东风日产设计中心——N6的设计师冯海涛;东风日产设计中心——N7和新天籁的设计师吴畏;日产中国设计中心——Frontier Pro的设计师雷博杨。

没错,在当天揭幕的四款国产的日产品牌全新车型中,参与并主导这些车型设计工作的这四个年轻人的名字,值得被历史铭记。对于这些年轻的设计师而言,他们参与的并不仅仅是四款全新车型的设计,而是从源头开始践行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逆天改命”的英勇壮举。
当晚,马致欣在现场为四款全新一代的日产车型进行“推介”:首次亮相的N系列第二款车型——日产全球首款插电混动轿车N6;智能化燃油车代表——与华为深度合作的新一代天籁;日产全球首款插电混动皮卡—— Frontier Pro。其实,每一款新车诞生的背后,都掩饰不住这家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满满的“求生欲”。
当时代的潮流滚滚而来,原来在中国市场一直强势的主流合资企业,变得举步维艰。尤其是“新能源+智能化”技术变革的浪潮席卷而来,让趁势而上且行动迅捷的中国品牌捷足先登。燃油车时代的“王者”瞬时变成新能源时代的“青铜”。大众丰田如此,日产本田更是。

对此时局,已经在日产体系效力近30年,曾经作为东风日产合资母公司东风有限的初创成员之一、且已经在中国市场扎根12年的马致欣,可谓异常清醒。“中国市场进入了全面新能源与智能化时代。以前是‘国内内卷’,现在是‘中国品牌开始向世界卷’。对日产而言,我们也必须加速转型。”
对于像日产这样的跨国车企而言,转型的速度固然重要,但转型的思路和方法其实更重要。正所谓,一旦方向偏离,转型速度越快可能距离预期目标越远。因此,在进入中国市场40年后,日产选择了果断且清醒的对中国市场战略地位的“再定位”——成为重塑日产全球竞争力的“新源泉”。

现身当天品牌之夜活动现场的日产全球总裁兼CEO伊凡·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在其开场发言中两次提及“中国对日产的未来至关重要”。“这场转型的关键在中国。中国市场不只是重要,而是至关重要。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技术引领地位与用户洞察正在为全球汽车行业树立标杆。”
在其督阵下,日产全球正在加速落地一场主旨为"Re:Nissan"的“重塑日产”行动计划,而决定其计划关键的“胜负手”则是中国市场的破局。“我们的合资企业正在加速电驱化进程,拓展新能源产品矩阵,并帮助将中国定位为日产全球战略的关键支柱。”

没错,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是日产全球化布局的桥头堡,更是日产全球销量和利润支撑的“压舱石”。但在“电动化+智能化”新时代,包括日产在内的几乎所有跨国车企都呈现明显的“掉队”趋势。当初那些成就你的核心优势,部分正在成为企业转型和产品迭代的“绊脚石”。
在中国市场,日产品牌的高光时刻是2015-2018这四年。2015年,日产旗下的东风日产在华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2.61万台,到2018年这一数据增长到131.69万台。但从此之后,这家合资公司开始步入销量下行通道,到今年前三季度,其销量已经萎缩到41.86万台。

从销量基盘变化的视角看,日产在中国的转型危机的急迫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他跨国车企。但从实战效果看,日产和东风日产又是日系合资企业当中,乃至整个主流合资乘用车企业里的“急行军”和“先遣队”,从某种意义上说,日产称得上是吃到了时代红利的转型先锋。
“N7的成功,印证了我们与合资伙伴22年来共同铸就的雄厚实力。正是凭借这一成功合作,我们得以推进产品本土化、加速创新,打造出契合中国消费者独特需求的车型。”伊凡·埃斯皮诺萨所提及的日产N7,是一款完全基于中国市场、倚靠中国团队和本土供应商体系打造的中高级纯电轿车。

但凭借惊艳的颜值,完全跟本土纯电产品搏杀的务实定价(起售价11.99万-14.99万元)和在智能化体验上的迭代升级,这款产品已经成为合资企业里为数不多的销量战绩破局者。从媒体公开披露的数据看,东风日产N7在上市后的5个月时间里,其累计销量已经达到3.3万台,月均稳定在6000台以上。
对于一台合资品牌纯电三厢轿车而言,这样的战绩已经属于“相当优秀”。
“‘今天,中国市场对日产最大的期待和挑战是什么?’我得到的反馈非常直接:动作慢了、产品更新不够快。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压力,也让我更加清醒——转型,必须加速。”在马致欣眼中,日产N7的“成功”只是东风日产转型破局的序幕,日产要加速在中国市场转型,必须趁热打铁“迎头赶上”。

“从两年前开始,日产总部给予我们更高的信任、授权和资源;东风集团给予我们全方位的支持;从产品定义、开发节奏,到供应链整合、价格策略、市场打法——中国团队拥有比以往更大的主动权。在全新的Glocal模式下,日产将不仅为中国市场造车,也将从中国向全球输送竞争力。”
对于马致欣为首的日产中国运营管理团队而言,基于全新的Global模式下,日产在中国能转型成功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累积的品牌和技术积累,因为优良的产品体验积攒下的用户口碑,以及来自供应商和中国本土经营团队的协作努力。

和其他跨国车企仍在苦苦探寻转型路径不同,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日产中国,已经找到破局转型的成功路径——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简而言之就是,从过去从海外导入技术和产品到中国,到从中国开发技术和产品输出到全世界。当然,转型的代价就是,要跟中国产品一起“卷价格”。

那个依靠合资品牌溢价吃尽时代红利的年代,对于日产乃至所有跨国车企而言,都已经一去不返。
“我们的中国团队正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出口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对于中国市场和中国团队即将扮演的关键角色,伊凡·埃斯皮诺萨是心知肚明的:“如今,我们的合资企业正在加速电驱化进程,拓展新能源产品矩阵,并帮助将中国定位为日产全球战略的关键支柱。”
在进一步夯实战略转型的战果方面,日产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弹药”。除了在中国市场从零开发的新能源产品(含插混车和纯电车),日产还要在燃油车赛道持续“精进”巩固已有战果。比如,日产传奇车型ZNISMO引入中国的计划已经被官方提上日程。

另据东风有限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周锋透露:“东风有限到2027年,将投放10款全新新能源产品,覆盖纯电、插电混动和增程动力。刚才四位设计师分享的日产首款插混轿车N6、首款插混皮卡FrontierPro,以及华为全新赋能的新一代天籁,都将在第四季度正式推出。”
这背后,出了主打乘用车产品的东风日产,还有作为日产全球LCV轻型商用车基地的郑州日产的全力助攻。

对于双方的协作,周锋的话掷地有声:“未来,东风汽车集团将继续与日产全面深度合作,将日产的全球品质,融入‘中国客户、中国技术、中国速度、中国团队’的本土智慧当中,坚定地推动‘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落地,将合资成果进一步向海外延伸,以‘中国答案’锻造‘全球好车’!”
正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合资企业转型破局面临极大挑战的当下,日产和东风的齐心协力为其他跨国车企树立了榜样——与其互相指责各自甩锅,不如沉下心来直面用户,而依托中国市场、整合中国资源、赋能中国团队并在最高效协作机制下给出中国答案的玩家,总能找到一线生机。
(本文作者杨小林系资深汽车媒体人、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车壹条&豪车推荐官|总编辑)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