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9月过后,财报季如期而至,全球汽车行业的2025年第三季度成绩单陆续揭晓。
在这场行业大考中,跨国车企阵营呈现极致反差,沃尔沃凭成本控制上演股价暴涨奇迹,保时捷却从“利润支柱”沦为崩盘典型。反观,国内市场则陷入头部独赢、众生承压的格局。看起来,全球汽车行业在电动化转型与激烈市场竞争中,正面临新一轮洗牌。
跨国车企
总体来看,跨国车企的三季度业绩呈现出明显的“冰火两重天”格局。其中沃尔沃成为本季度的黑马,其三季度营业利润增至64亿瑞典克朗,远超分析师预期。毛利率从上一季度的17.7%跃升至24.4%,息税前利润率达到7.4%,高于去年同期的6.2%。这一利好消息直接推动沃尔沃股价在斯德哥尔摩股市一度上涨41%,创下该公司上市四年来最大盘中涨幅。沃尔沃汽车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在财报会上强调:“XC60改款车型的市场反馈、与吉利供应链的协同增效,再加上成本削减措施提前见效,共同促成了这份成绩单。”

雷诺集团与通用汽车则展现出稳健增长态势,前者前三季度营收达391亿欧元,同比增长3.7%,三季度全球销量52.95 万辆,同比增幅9.8%,在欧洲市场稳居第三位置。通用汽车的中国战略成效更为显著,凭借本土研发的“逍遥”超级融合架构,其推出的别克至境L7三季度顺利上市,旗舰MPV别克世家也将于年内亮相,推动其在华连续四季度盈利。叠加全球市场表现,通用三季度净收入486亿美元,净利润13亿美元,并顺势上调全年业绩预期,将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区间上修至120-130 亿美元。

与沃尔沃和通用汽车的高光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保时捷正经历上市以来最严峻的考验。这家一向以高利润率著称的豪华品牌前三季度销售利润暴跌99%,从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骤降至仅4000万欧元,第三季度单季亏损更是高达9.66亿欧元。
在车叔看来,保时捷遭遇滑铁卢的根源于战略摇摆与市场误判。其中该品牌于9月突然宣布推迟纯电718上市、延长燃油车生命周期、终止电池自产计划,这一转型急转弯操作最终产生了27亿欧元重组费用,其中工厂改造占12 亿、研发调整8亿、人员安置7亿。更致命的是中国市场崩盘,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仅为3.22万辆,较2022年同期缩水超50%,理想、问界等国产高端电动车的挤压与自身车机系统本土化不足,让其产品热度急转直下。雪上加霜的是美国 25%的进口关税,仅三季度就为保时捷增加3亿欧元成本。尽管保时捷目前已启动裁员1900人、成立上海研发中心等自救措施,但个人认为,其战略空窗期与品牌信任危机至少需要三年才能修复。
国内车企
国内车企的财报呈现则“一家独强、众生承压”的分化格局,其中比亚迪凭借技术壁垒与全球布局继续领跑,前三季度不仅拿下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更独揽百亿级盈利,成为国内车企的带头大哥,其垂直整合能力与规模效应在价格战中形成独特优势,但多数自主品牌却难逃“增收不增利”魔咒。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汽车行业利润率仅4.5%,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价格战与销售费用激增已然成为利润杀手。其中长城汽车虽创下“三季度营收历史最佳”,612.47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0.51%,但新能源转型与海外扩张的投入也是侵蚀了其利润空间。长安汽车三季度营收422.36亿元,同比增长23.36%,净利润7.64亿元,但73.55亿元的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大增56.25%,新能源推广与品牌建设支出成为主要压力源。

广汽集团与北汽蓝谷则处于调整期,前者在番禺行动推动下,三季度营收243.18亿元环比增长6.98%,净亏损额有所收窄,但尚未实现盈利转正。北汽蓝谷虽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 3.45%至58.67亿元,净亏损11.18亿元,但销量端显现一定的回暖迹象,其前三季度销量11.15万辆,同比增长64.34%,9月单月销量更是突破2万辆,为后续业绩改善埋下伏笔。
车叔总结
总的来看,国内外车企三季度的财报表现反映了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其中国内市场的增收不增利现象相比处于调整期的海外车企要更为复杂,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5%后增速放缓,存量博弈下的价格战难以避免,但“反内卷”工作已开始显现效果。可以确定的是,这场行业洗牌远未结束,正如保时捷执行董事会成员布雷克纳所言:“短期业绩阵痛是战略调整的必要代价”。但对更多企业而言,如何在转型投入与盈利平衡中找到出路,将成为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