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危机,正对中国汽车行业产生影响。至少有两家新势力品牌受制于供应短缺,被迫临时性对生产线进行调整,减少相关车型的生产。有合资品牌的相关部件,只能维持两周的生产。一些传统汽车品牌,已要求供应商进驻华强北,以数倍于平时的价格囤货。
这一轮中国汽车行业缺芯,是由今年9月底荷兰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引发的。事发后,博世、采埃孚、马勒等零部件厂家首先供应难题。博世德国的两家工厂因缺少半导体元器件,生产出现中断。马勒部分产品的生产,已经被迫延迟。部分中型的零部件厂家,库存已经耗尽。
零部件领域受到的冲击,很快传导到整车厂家。在欧洲,大众汽车在德国的工厂已经出现暂时性停产;在北美,通用、福特开始向白宫求助;本田在加拿大的工厂,生产减半,墨西哥工厂停产;在南美,主流的整车厂家同样面临着半导体短缺;在日本,日产已经削减了两家工厂的产量。
安世半导体并不是汽车芯片的主要供应厂家,但它生产的基础元件,占细分市场的40%(详见:芯片荒又来了)。它的产品存在于在发动机控制、灯光、制动、变速箱、空调和驾驶辅助系统的控制单元中,在气囊、ABS系统、中控锁、电动车窗、转向灯、尾灯和车内照明等地方同样需要。在纯电动与混合动力车型中,它们负责监控电池状态、管理能量分配等。
由于安世半导体荷兰方面不再向中国东莞的工厂供应晶圆,一些汽车企业已开始直接在欧洲从安世半导体购买中间产品,然后在中国进行后续加工。这些产品的数量仍然不能满足巨大的需求。同时,由于中国国内的库存耗尽,导致基础芯片供应的影响外溢。
现在,中国汽车行业也加入其中,这让芯片危机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在安世半导体的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前,全球汽车行业的芯片供应随时都会陷入瘫痪。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