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全球汽车行业市场研究及数据分析公司JATO Dynamic最新市场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品牌在DACH地区(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市场的拓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奥地利和瑞士市场,中国品牌取得突破性进展,整体市场份额已达约4%,这一数字恰恰是德国市场的两倍。
这一差异不仅反映了欧洲不同地区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程度,更揭示了中国车企灵活应变战略的成功。尤其是在欧洲电动车转型步伐不一的背景下,中国品牌快速从单纯押注纯电动车,转向混合动力与纯电并行的多元布局,这一转变成为其打开市场的关键。
区域差异:奥瑞消费者更愿尝试中国品牌
中国汽车品牌在DACH地区汽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奥地利和瑞士市场均达到约4%的市场份额水平,是德国市场的两倍, 在纯电动车细分市场,这种差距更为突出。到2025年7月,中国品牌在奥地利纯电细分市场占有率已达约11%;瑞士市场虽略有下降,但到2025年夏季仍保持在约8%左右,均远高于德国约5%的水平。
研究认为,奥地利和瑞士消费者对新品牌持更开放态度,而德国消费者则更倾向于熟悉且成熟的品牌。除此之外,德国作为欧洲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带,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情感依附和信任度远高于其他地区,这为中国品牌的进入设置了更高门槛。

战略转型:从纯电独大到混电并举
整个DACH地区都在向绿色交通转型,中国品牌进入市场初期,普遍采取纯电优先的产品策略。然而随着对当地市场认知的深入,中国企业迅速调整了产品策略——从纯电独大到混电并举。
奥地利市场见证了中国品牌从只销售纯电动汽车,到逐步向混动的转变。2025年7月,中国品牌在奥地利的销售中,混合动力车型占据半壁江山。
瑞士市场从2024年夏季开始呈现相似趋势,混合动力车型成为中国品牌第二受欢迎的动力选择,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市场份额也在稳步提升。
这一战略调整反映了中国品牌对欧洲市场现实的敏锐把握: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政策激励不稳定以及消费者续航焦虑等因素,使得纯电动车推广面临阻力,而混合动力车型作为内燃机与纯电动车之间的过渡选择,更符合当前市场实际需求。

品牌格局: MG、比亚迪表现亮眼
在品牌竞争层面,MG在奥地利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比亚迪紧随其后,Smart位列第三。而在瑞士市场,Smart品牌表现更为强劲,其Fortwo和“#1”车型占据销量前两位。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品牌的混合动力车型已在多个细分市场获得认可。例如,MG ZS在奥地利排名第一,在瑞士位列第三,显示出中国品牌在不同动力类型市场上的全面布局。新兴品牌如零跑也已开始在这两个市场布局,虽然早期数据表现积极,但长期发展仍有待观察。
转型加速:经济理性驱动市场变化
纵观DACH地区的电动化转型,其驱动因素正从环保意识向经济理性转变。税收优惠、更有吸引力的注册费用、更低的燃料成本和维护成本等实际经济利益,正成为消费者选择混合动力和纯电车型的主要考量因素。这一转变对中国品牌而言,恰恰提供了更好的市场切入点。
奥地利与瑞士市场的成功实践,为中国汽车品牌提供了一个关键启示:在欧洲市场,真正的竞争力已不再局限于产品性价比或单项技术优势,而在于对区域市场特性的精准洞察与快速响应能力。

当欧洲电动车转型因充电基础设施不足而进度放缓时,中国品牌并未固守纯电战略,而是迅速调整产品组合,将混合动力车型作为重要的市场补充。这一举措不仅切中了消费者的实际使用痛点,也体现了以市场实际为导向的战略弹性。
更重要的是,奥瑞市场作为中国品牌进入欧洲的“战略试验田”,正在发挥超出销售本身的价值。在这里验证的混合动力产品策略、本地化营销与服务体系,可为进军德国等更为成熟、竞争也更激烈的市场积累关键经验。
纵观全局,中国汽车品牌的欧洲拓展路径已悄然升级:从初期的“产品出海”,逐步转向更深层次的“战略出海”。这意味着中国车企不再只是输出产品,更开始输出其适应市场、快速迭代的系统能力。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