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文 / 吴毓
MINI用一台小车,做了一件大事。
它让观众找不着道,也让同行睡不着觉。
以电动MINI COOPER为基础,由Paul Smith亲自操刀的MINI Paul Smith设计师款,在广州车展亮相。

Paul Smith的作品,总有意料之外的反差:给身着正装的男模搭配泰迪熊,在衬衫袖口绣上裸女,或是把彩色条纹悄悄缝在内袋的边缘……此次为MINI打造的“设计师款”,也是以细节巧思取胜。
温暖的羊皮纸白色的车身,搭配清新的诺丁汉绿色的车顶,轮毂盖上的手写签名几不可见,车尾标下的Paul Smith也若隐若现……最鲜明的标志,莫过于车顶左侧,有iPhone Plus大小的Paul Smith经典条纹点缀。但也仅此而已,如果不是刻意寻找,大概率会被“视而不见”。
而MINI用户所见到的,却是另一个“平行世界”:低光环境下解锁车门,设计师手写的Hello光影被投向地面;迎宾踏板上有Paul Smith的座右铭“Every day is a new beginning”闪亮,方向盘6点位置是略作变化的彩色条纹织带“繁星点点”,Paul Smith的“幸运”兔子静静地卧在驾驶位的地垫上……

如果只是从它旁边经过,多会觉得这台车平平无奇。而它的拥趸,即使在多年之后依旧能够相看不厌。
这,才是Paul Smith说的“惊喜”!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克制的表象之下,是对经典的解构与重塑;实用的目标之上,是“耍坏”到底的英式趣味。
既不扎眼,也不无聊。一如MINI惯常的“无需刻意讨好、但求情感共鸣”。

大师亲自操刀,却落笔克制——拒绝夸张造型、艳丽色彩,只保留简约轮廓与经典线条;他常说的箴言码在门槛上,他喜爱的兔子藏在脚垫里,如果不是为了作品的连续性,甚至不会出现车顶的Quiet little twist……这种不事张扬的设计,总能打动人心。
这不是在白纸上泼墨挥毫,而是以电动MINI COOPER为卷,寥寥数笔就带来值得玩味的元素:变形稀释的经典彩色条纹织带、若隐若现的手写签名,让MINI从“一台出行的工具”变成“一个有性格的伙伴”……
MINI中国负责人 梅晓群
如MINI中国负责人梅晓群所说,MINI的生命力源自精神内核、技术基因、社群共鸣的共同支撑,而设计的细节、功能的设定都有故事有来历,它们难以复制。
反观展台,有多少相近的格栅与前灯、相似的轮廓与线条在眼前喧嚣,又有多少剥离车标便无从辨识的莺歌燕舞……以复刻爆款为“安全”,以消解基因换“捷径”,将众生相似作“创新”,陷入同质化的“狂欢”而不自知。
它们缺少对品牌内核的敬畏之心与传承之愿,更匮乏与时俱进的演绎与创新能力。那些本该是品牌最独特的密码被弃之如芥,转而去追逐转瞬即逝的“时尚”“潮流”。
对于那些堆砌元素迎合审美的设计,MINI Paul Smith设计师款的到来,像极了一个巴掌,每当你“记起一句”就挨一个耳光。

它足够“克制”,但克制不意味着放弃质感,而是对材质、工艺的更高要求。
它强调“颠覆”,但颠覆不是放弃传承,在小细节里藏着彩蛋留待用户去探索。
这比直白地张扬、明确地宣示,更有“味道”。
它不否定主流审美,而是在主流中强调“不同”,既不会显得格格不入,又能跳出同质化的陷阱。
不客气地说,那些只会批量制造“网红脸”的品牌,该无心睡眠。

MINI从不试图讨好“所有人”,但也正是这种“不迎合”,反而形成了强烈的凝聚力。让同类人找到彼此”,那种“人格化”共鸣,远比参数与功能更能绑定用户。
“Charismatic Simplicity”迷你至简,是品牌哲学,也是产品实践。梅晓群就多次强调:“至简”的核心不是减少,而是精准。正是对简约设计与多样化格调的共生和坚持,才成就MINI的无限可能。

放眼当下,汽车早已不是单纯的出行工具,而是用户自我表达的载体,是品牌与消费者对话的桥梁。那些陷入同质化泥潭的品牌,所缺失的从来不是设计技巧的创新,而是对品牌内核的坚守。
MINI Paul Smith设计师款已经证明:真正的经典从不会被时代淘汰,真正的创新也从不需要背离传承。在克制中坚守品质,在传承中拥抱变革,这不仅是一台车的设计理念,更是一个品牌穿越时光依然魅力不减的秘诀。
这款车的亮相,给所有深陷“流量陷阱”的车企带来一堂关于“长久生命力”的实践课。毕竟,能被记住的从不是唾手可得的“潮流”,而是有血肉更有生趣的“灵魂”。【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出版方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