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头条App
汽车头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极氪私有化,是吉利战略整合的延续。
5月7日晚间,吉利汽车(HK.0175)发布了一则“有关本集团对极氪私有化建议之非约束性报价函”公告。公告内容显示,吉利汽车有意将美股上市公司极氪(NYSE:ZK)并入,成为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后极氪将于纽交所退市。
具体为,吉利建议“以每股极氪股份2.566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作为对极氪的估值”。该价格相比公告发出之前的收盘价(5月6日极氪股价22.6美元)溢价13.6%,而较截至最后交易日止最后30个交易日期间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溢价20%。
据了解,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约65.7%的股本,而吉利计划从小股东手上买下剩余34.4%的股份,使极氪成为吉利的全资子公司,并使极氪从纽交所退市,这距离其去年在纽交所敲钟仅一年时间。
极氪汽车于去年5月10日在纽约交易所正式挂牌,彼时官方表示极氪用37个月时间刷新了新能源品牌从发布到IPO最快纪录。如今在其上市一周年之际却迎来了被私有化并退市的消息,这意味着极氪将同时成为最快上市和最快退市的新势力车企。
对于极氪私有化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聚焦汽车主业,回归一个吉利。”
去年9月,吉利发布了《台州宣言》,明确了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5大战略共识,并宣布企业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
其中“战略整合”中明确指出要求全面梳理各业务板块,明确业务定位,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自此拉开了吉利的整合大幕。
当年11月,吉利控股宣布将向吉利汽车转让其所持有的11.3%极氪科技股份。交易完成后,吉利汽车持有极氪的股比将增加至62.8%。同时,对领克汽车进行股权优化,极氪最终将持有领克51%的股份。
次月,极氪和领克宣布战略整合成立新公司——极氪科技集团,拥有极氪汽车、领克汽车双品牌。
到了今年2月中旬,极氪(ZK.US)和吉利汽车(0175.HK)同日发布公告表示极氪已完成对领克的收购,至此领克51%的权益归属极氪,成为后者非全资附属公司,剩余49%权益归属吉利汽车;同时表明极氪科技集团正式成立,极氪、领克整合落地。
在这期间,吉利还对几何、翼真、银河进行了整合,前两者并入后者,银河升级为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此次重大调整,鲜有发声的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进行了回应,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同时我们仍将保持与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基于此,业内分析认为“极氪的私有化退市是汽车行业内资源整合的一个案例,显示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企业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来提升竞争力的趋势。”
同时,有观点认为“极氪从美股退市可能暗示其对美股市场的信心不足。这可能是由于极氪在美股估值长期低迷,股价被特斯拉、比亚迪等竞争对手甩开,未能充分体现其价值。同时,也可能受到中美关税摩擦影响。”
实际上,抛开美国资本市场和中美关税摩擦因素,极氪近期的表现难言乐观。从极氪纯电车型的销量来看,自去年5月上市后极氪重押的001和007两款产品一直呈热销状态。
然而,进入2025年这两款核心车型却遭遇“急刹车”——昔日单月销量高达1.4万辆、稳居细分市场头部阵营的极氪001,在3月销量已骤降至3000辆;极氪007虽曾创下月销破万的亮眼成绩,却仅维持三个月便迅速降温,当前月销量已腰斩至5000辆,二者销量颓势尽显。
此外,极氪此前极具优势的三电也被小鹏、小米等品牌追平,从中折射出极氪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新挑战。显然,极氪退市,回归吉利,既是落实“一个吉利”的战略需要,也是帮极氪输血的关键。
可以肯定的是,极氪的私有化退市将成为汽车行业内资源整合的一个案例,显示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企业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来提升竞争力的趋势。未来,行业内可能会出现更多类似的整合行为,以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发展。
评论 0
作者信息
更多资讯推荐